首页> 中文学位 >从“下半身”到“梨花体”——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6h】

从“下半身”到“梨花体”——七年网络诗歌论争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前言

第一章综述:“我们为所欲为的时候到了”

第一节七年网络诗歌论争总述

第二节网络诗歌论争的三个层面

第二章过程:从“下半身”到“梨花体”

第一节“下半身”和《诗江湖》

第二节“韩东沈浩波之争”及其它

第三节 2002年的三大争鸣

第四节“强行进入历史”的“垃圾派”

第五节《极光》论战

第六节“谯达摩林童之争”

第七节“低诗歌”命名之争

第八节“梨花体”事件始末

第三章焦点:网络诗歌论争与先锋诗学

第一节网络诗歌论争与先锋诗学表达

第二节网络诗歌论争环境与先锋诗学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后 记

展开▼

摘要

2000年初,“下半身”理论引起的论争表明网络诗歌论争时代已经到来,2006年9月,“梨花体”事件席卷互联网,网络诗歌论争被推进到公众视野。本文从具体的论争个案着手,收集整理有价值的原始资料,对发生在这七年间的网络诗歌论争进行梳理,试图找出其实质问题,认清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的意义及局限。 第一章总述七年间网络诗歌论争的大致情况,并从影响力、话语权、诗学观等三个层面分析网络诗歌论争的成因和关涉的实质问题。多层面的分析结果说明,推动网络诗歌论争的动力是多方面并彼此纠结的,网络诗歌的向前发展,也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 第二章深入到具体论争的细部,理清论争发生的前因后果。详细考察了“下半身”论争、“韩东沈浩波之争”、2002年的三大争鸣、“垃圾派”论争、《极光》论坛的诗歌论战、“谯达摩林童之争”、“低诗歌”命名之争、“梨花体”事件等八次具体的网络诗歌论争。在考察八次重大论争之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将这些论争看成一个整体,注重论争之间的彼此联系,对七年间网络诗歌思潮的成因和发展历程进行了分析。 第三章将探讨的焦点集中于引发论争的网络先锋诗歌实验及先锋诗学。指出网络给先锋诗学表达提供了一个便捷平台,但其“拒绝深度”的批评模式和大众传媒的缺限也容易给先锋诗学造成伤害。论文重点分析了先锋诗学中出现的“肉身化”、“破坏性”、“崇低”等三大倾向,认为“肉身化”写作对当下诗歌写作中陈腐的“中老年”特征进行了一次重大冲击,但客观上也迎合了“消费社会”的功利性;“破坏性”力量带来了一股强悍的诗歌写作潮流,解构、反讽、审丑、怪诞等写作手法形成了一种粗暴的美学风格,但也引发了诗歌写作新一轮的戏噱和狂欢;“崇低”将诗歌写作再度引向“地面”,重举批判现实的大旗,拆解虚伪的假面,但其借助网络所强调的“政治性批判”和对写作“政治禁区”的突破正让它面临沦为意识形态工具的危险。 结语指出,一个自由的网络诗坛已经渐渐呈现出来,但仅仅有自由是不够的,它必须更加成熟理性。 这七年间的网络诗坛是一个热闹、喧嚣的战场,研究者应当从喧哗的表相中找出论争的实质问题,使其价值和意义彰显出来,从而提供一些经验,让网络诗坛走向成熟。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