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汉语指示代词“这·那”的日语翻译
【6h】

论汉语指示代词“这·那”的日语翻译

代理获取

目录

摘要

序论

1 研究的出发点

2 先行研究及相关问题点

3 研究目的和方法

第一章 汉日指示词的意义和用法

1.1 关于汉语的指示代词的研究

1.1.1 "这·那"的功能

1.1.2 "这·那"的虚化现象

1.1.3 "这·那"的使用情况

1.2 "コ·ソ·ァ"的相关研究

第二章对"这·那"与"コ·ソ·ァ"对译的考察

2.1 "这"的日译文

2.2 "那"的日译文

2.3 时间指示时,"这·那"的日译文

2.4 作为后文定语的‘这+名詞·那+名詞'の日译文

2.5 "这·那"助指用法的日译文

2.6 "这·那"虚化用法的日译文

2.7 暧昧语"那个"的日译文

第三章 日译文多样化的原因

3.1 "这"与"コ"、"那"与"ソ"、"ァ"可对译的原因

3.2 "这"与"コ"、"那"与"ソ·ァ"不可对译的原因

3.2.1 现场指示时用法的不对称性

3.2.2 文章中句子承接指示时用法的不对称性

3.2.3 会话时用法的不同

3.2.4 时间指示时用法的不同

3.2.5 含有主观情感时的不同用法

3.2.6 "コ·ソ·ァ"所不具备的"这·那"的虚化用法

结语

例句的出处及简称的说明

参考文献

谢辞

展开▼

摘要

汉语指示代词分为“这”、“那”,即“近称”、“远称”两项;而日语的语法书中基本上都把“コ”、“ソ”、“ァ”设定为“近称”、“中称”、“远称”三项。“这”和“那”在汉语的文章和会话中出现频率很高,它们在翻译成日语的过程中与日语的“コ”、“ソ”、“ァ”有着怎样的对应关系呢?在汉译日的过程中,考察清楚这一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在把“这·那”翻译为日语的时候,较多的译者直接把“这”译为“コ”,把“那”译为“ソ”或“ァ”。可是中日两种语言的指示词都有各自独特的表现形式,并且渗透着两国不同的文化、心理特征,所以不同的语言背景使我们不能机械地把“这”译为“コ”,把“那”译为“ソ”或“ァ”。那么,该如何处理“这·那”的日译呢?这就是笔者研究本课题的原因所在。本文主要考察“这·那”的单独用法以及与名词相组合的用法,即“这”与“これ”、那与“それ”或“めれ”以及“这(数助词)名词”与“この名词”、“那(数助词)名词”与“その名词”或“めの名词”的对译研究。本文的研究思路如下:第一章考察汉语、日语指示词的先行研究,探讨“这·那”和“コ·ソ·ァ”的意义及用法。第二章考察“这”和“那”的日译实例。对“这”、“那”的日译实例进行分类,论述两语言指示词的使用习惯、意义、用法的异同点;并考察其指示性已经弱化的“助指”用法以及虚化用法的日语翻译实例。第三章应用翻译论、语言文化论,对“这”与“コ”、“那”与“ソ”或“ァ”能够对应翻译和不能对应翻译的原因加以考察、分析。从中发现:“这”与“コ”、“那”与“ソ”以及“那”与“ァ”之间所存在的共通意义及用法,是可以对译的主要依据。同时还发现:由于语法结构、社会文化心理等的不同以及实际语言环境的不同又成为“这”可译为“ソ”或“ァ”,“那”可译为“コ”或应该采取其他翻译手段的主要原因。结语部分对“这·那”在日译过程中的注意点以及所要采取的翻译手法加以归纳,并提出今后研究的课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