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索尔·贝娄小说的互文性:《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的互文性分析
【6h】

索尔·贝娄小说的互文性:《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的互文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Introduction

Chapter On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tertextuality

1.1 Bakhtin's Dialogism

1.2 Kristeva's Intertextuality

1.3 Roland Barthes: Further Development

1.4 Genette and Riffaterre: Structuralist Approach

1.5 Harold Bloom's Theory of Influence

Chapter Two Intertextual Study of Herzog and Ravelstein

2.1 Intertextuality in Herzog

2.2 Intertextuality in Ravelstein

2.3 Comparison of Intertextuality in Herzog and Ravelstein

Chapter Three Intertextual Connections of the Two Texts

3.1 Thematic References

3.1.1 Quest

3.1.2 Defending Tradition

3.1.3 Love

3.1.4 Life and Death

3.1.5 Jewishness

3.2 Echoing Relations

3.2.1 Paradox

3.2.2 Pedantry

3.2.3 Reality Instructor

3.2.4 Images Employed

Chapter Four Intertextual Writing and Intertextual Reading

4.1 Intertextual Writing

4.2 Intertextuality's Functions and Effects

4.3 Significance of Intertextual Reading of Bellow's Fiction

Conclusion

Works Cited

Acknowledgements

展开▼

摘要

本文旨在分析索尔·贝娄小说中的互文性。以贝娄的两部作品《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为例,从互文性的角度来分析其小说,阐释小说对现实世界、经典文本等的影射,从而探析其作品世界包罗万象的源泉,洞察贝娄关注变迁以及小说模式的变化。互文性一词源于拉丁语的“intertexto”一词,原意为在编织的时候加以混合。互文性作为后结构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的一个术语,是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首次提出,其理论后由罗兰·巴特、加奈特、哈罗德·布鲁姆等人加以发展。互文性往往涉及暗示、改编、戏仿手法的运用,从而达到文本中有文本的“文本网络”效果。仔细研究便不难发现:互文性是贝娄文本的一大特色。因此从互文性角度来探讨贝娄的小说具有很高的可行性。本文以贝娄的两本小说《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作为切入点,分析其中的互文性。 第一章将从互文性理论的几位代表学者以及他们提出的互文性观点入手,追溯互文性理论的起源和发展。互文性又称为“文本间性”。作为一个重要批评概念,互文性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随即成为后现代、后结构主义的标志性术语。它实际上由朱丽娅·克里斯蒂娃从巴赫金关于“对话性”和“复调”的观念中推演概括出来,并首次提出的。罗兰·巴特进一步阐释了互文性,法国学者加奈特等人从结构主义角度来扩展这一理论,并将理论运用到实际文本研究当中,哈罗德·布鲁姆提出的“影响的焦虑”更加丰富了互文性理论。 第二章将深入分析并比较《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两本书中的互文性。文本细读研究发现二书中无论人物、情节、结构,还是题材体裁,都借用或参考其他文本或来源。两本书互文性表征虽然有异曲同工之妙,互文性所产生的媒介却不尽相同。前者的互文性通过叙事人称的变换、赫索格的信和备忘录三个渠道来实现,而后者却以两位年迈的朋友之间的对话和记忆为平台。 第三章将进一步论述《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之间的互文性关系。作为哲理小说,这两本小说不仅在主题的探寻上有许多交叉之处,而且还有着前后呼应的关系。它们都在追寻意义、捍卫传统、生死问题以及犹太性问题上颇费心思,在生活悖论、学究气、现实导师等问题上有着呼应关系,并且还用了类似的形象类别来做表征。 最后一章将讨论互文性书写和互文性阅读。从《赫索格》和《拉维尔斯坦》的互文性分析中,可以看出互文性是贝娄小说的一大特色,而互文性书写也是这位大作家的一个很重要的写作策略。因此,对贝娄小说进行互文性阅读成为很重要的解读和研究方法。此外,互文性还具有创造出思想交响乐和文本狂欢的效果。 本文的结论对贝娄小说中的互文性进行总结。其小说中丰富的文学隐喻、借用和引用、呼应关系以及自身文本的相互指涉,延展了小说的空间和时间,也拓展了研究和解读的可能性。这部分还简要论及贝娄小说的发展变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原先的小说模式和主题在后来的小说中逐渐发生了转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