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
【6h】

论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构造

第一节劳工团结权的法律渊源

第二节劳工团结权的主体

一、对主体概括性的规定

二、对主体限制性的规定

第三节劳工团结权的具体内容

一、个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

二、集体劳工团结权的内容

第四节劳工团结权的救济

一、通过行政行为救济

二、通过民事诉讼救济

三、通过刑事诉讼救济

第二章 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评析

第一节工会的组建与撤销规范评析

一、劳工组建工会的规范

二、劳工撤销工会的规范

三、中国工会一元化的影响

第二节工会的加入与退出规范评述

一、劳工加入工会的规范

二、劳工退出工会的规范

第三节劳工团结权救济规范评析

一、中国法上的不当劳动行为

二、中国法上侵犯劳工团结权行为的救济

第三章 劳工团结权保障的国家义务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

一、劳工团结权宪法属性之争议

二、劳工团结权的宪法属性——劳动权

第二节劳工团结权实现的国家义务

一、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尊重义务

二、国家对劳工团结权的保障

第四章 中国劳工团结权的立法趋势

第一节 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思想的转变

一、人权保障成为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

二、工会角色由国家机关回归为职业化的自治组织

三、市场经济的多元化要求工会组织的多元化

第二节 国际公约对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影响

一、WTO核心劳工标准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

二、两个人权公约中团结权规范的影响

第三节劳工团结权立法之完善

结 语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劳工团结权又称团结权或者劳工结社权,指劳动者为实现维持和改善劳动条件之基本目的,而结成暂时的或永久的团体,并使其运作的权利,即劳动者组织工会并参加其活动的权利。 团结权的产生和发展在十九到二十世纪不仅改变了劳动者本身的命运,更对人类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进入市场经济之后,劳动关系由个体劳动关系发展至集体劳动关系时期,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关系的基本要求和市场经济国家的基本经验。劳动者通过组织和参加工会,以集体的力量来保障劳动者的权利。因而,研究劳工团结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除前言外共有四章: 第一章对中国法上劳工团结权的构造进行论述,主要对宪法和其他法律、法规中有关劳工团结权的条款进行了梳理,包括劳工团结权的主体、内容、救济方式三个主要方面。 第二章对中国法上的劳工团结权进行了评析,分别对工会的组建与撤销规范、工会的加入与退出规范、劳工团结权救济规范的具体规定及其不足进行了评价,分析了法律条文背后我国劳工团结权保护的问题。 第三章论述了劳工团结权的国家保护义务,从劳工团结权的劳动权属性出发,分析国家在劳工团结权保障中的“尊重义务”和“保障义务”。 第四章对中国劳工团结权立法的趋势进行论述,从劳工团结权立法思想的转变、国家公约对劳工团结权立法的影响和具体法律规范的完善三个方面分析了劳工团结权的立法趋势。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