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我国股票市场分割条件下的特质风险溢酬比较分析
【6h】

我国股票市场分割条件下的特质风险溢酬比较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序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2文献综述

1.3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4研究内容与文章结构

第二章特质风险溢酬的概念及度量

2.1特质波动率的概念及度量

2.2特质风险溢酬的概念及度量

第三章我国股票市场分割的现状

第四章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4.1提取特质风险溢酬

4.2比较分析

4.3样本数据

第五章实证检验与分析

5.1特质风险溢酬序列性质描述

5.2信息传递分析

5.3溢酬水平分析

第六章结论

参考文献

致 谢

展开▼

摘要

自现代资产定价理论创立以来,各种理论流派就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完善和发展,其中针对公司特质风险的研究就是极具代表性的理论贡献之一。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和套利定价模型(APT)把投资风险分为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即公司特质风险),非系统风险可以通过构造多样化投资组合充分分散,市场对这种风险不会予以补偿,只有系统风险才可以得到风险溢酬。而Merton(1987)[1]认为由于各种原因而使得大量投资者只能持有少量的股票,导致非系统风险不能被充分分散,投资者不仅对市场风险也会对非系统风险要求得到相应的风险溢价。而近期却有研究发现在美国等国家的市场上普遍存在特质风险越高收益率越低的异象。研究特质风险的意义就在于进一步揭示与资产定价相关的风险因素。中国股票市场上A股、B股、H股突出的、持续的定价差异问题,在长时间内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广泛关注。但针对市场分割产生的定价问题,绝大多数的研究都集中在折溢价问题上,而缺乏对特质风险及其溢酬的研究。本文利用Fama和French(1993)[2]三因素模型的残差标准差来度量股票特质波动率,首次从特质风险溢酬的角度拓展对特质风险的研究,从而解决当波动率水平整体变化时,资产的绝对波动率并不能很好反应相对的特质风险定价差异的问题。利用A、B、H股市场的投资标的均为中国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以及三个市场投资主体递进变化关系,本文首次对特质风险溢酬在不同市场间的微观变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1)对于持有期为一期的特质风险溢酬而言,其影响因素一部分来源于自身,另一部分来源于相关市场间信息的跨市场流动,而这部分信息流向主要是从H股流向A股和B股。(2)通过对比不同持有期的特质风险溢酬相对水平的大小关系,发现由于A股市场存在显著的短期内的反转效应和中期内的动量效应,导致不同市场特质风险溢酬相对水平的大小关系随持有期的变化而发生变化。(3)风险差异假说和流动性差异假说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特质风险溢酬水平进行解释,但并不能完全解释特质风险溢酬在市场分割条件下的相对水平变化关系。由于指标选取的局限性,存在于特质风险溢酬、市场整体风险以及市场整体换手率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著录项

  • 作者

    李君;

  •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

  • 授予单位 厦门大学;
  • 学科 金融工程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林海;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F832.51;
  •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市场分割; 特质风险溢酬;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