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新加坡实得力孔教会研究(1914-1941)
【6h】

新加坡实得力孔教会研究(1914-1941)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实得力孔教会成立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新加坡早期的儒家文化传播

第二节 中国的孔教复兴运动及其海外传播

第三章 实得力孔教会的组织形态

第一节 实得力孔教会的组织机构

第二节 实得力孔教会的领导层

第四章 实得力孔教会的运作方式

第一节 实得力孔教会的外部运作

第二节 实得力孔教会传播儒家文化的努力

第五章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实得力孔教会是新加坡南洋孔教会的前身,它是新加坡殖民地时期以“宣传及振兴孔夫子之教育及道德文化”为特定宗旨的华人社会文化团体。它肇建于1914年,迄20世纪30年代末日渐势微,而于日据时期的1942-1945间会务陷于停滞。它于1949年改名为南洋孔教会后继续运作发展至今。实得力孔教会以常年定期集会和社会宣讲的方式,广泛宣扬儒家思想,在新加坡华人文化发展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但迄今为止,有关实得力孔教会尚缺乏较为系统的研究。
  本文主要依据保存于新加坡南洋孔教会的信函、账单、账簿等原始文献和纪念特刊等资料,以及田野调查和口述访谈等记录,在近代中国历史变迁和新加坡社会发展的脉络下,从创立的历史背景、社团的组织形态、运作方式等方面,具体地考察实得力孔教会自成立至日军入侵之前的20余年间(1914-1941)在新加坡的发展状况及儒家文化在新加坡的传承模式。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为“导论”。本章阐明问题意识,回顾学术史,并交待本文的研究方法与资料来源。
  第二章交代“实得力孔教会成立的历史背景”。本章概述殖民地时代新加坡华人社会状况,重点介绍儒家文化在早期新加坡的传播、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加坡的孔教复兴运动以及辛亥革命后中国孔教运动的海外影响等。
  第三章阐述“实得力孔教会的组织形态”。本章力图围绕实得力孔教会的组织和领导层特点展开分析,透过实得力孔教会的历任会长及其主要会员,在领袖关系网络上与新加坡华人社会各团体、特别是新加坡最高华人社会组织—中华总商会会董之间存在着的广泛的“执事关联”,从而从组织形态的层面,分析实得力孔教会这样一个以传播儒家文化为己任的团体,如何能够存在并活跃于新加坡华人社会舞台,同时产生一定的功效和影响。
  第四章论述“实得力孔教会的运作方式”。本章分内、外两个部分展开论述。第一部分,透过为香港孔圣会堂筹款和资助陈焕章创设香港孔教学院等,分析实得力孔教会的外部运作;第二部分,透过实得力孔教会的年例祭孔和孔教讲经会的日常宣讲,以及《国粹日报》的筹办等活动,讨论实得力孔教会的内部组织运作,进而思考1930年代实得力孔教会及其领导集团的雄心壮志及其衰微的时代宿命。
  结语,就上述内容做出总结,并对相关问题提出讨论。本文的研究显示,作为中国国内孔教运动的海外延伸,实得力孔教会的发展相当程度地受到来自中国内地政治文化情势的左右和影响,其结局也不可避免地随着国内反孔运动的兴起而渐趋式微,这可以说是实得力孔教会的时代宿命;与此同时,作为异域发展的华人社会组织,实得力孔教会与新加坡华人社会的其他社团一样,又具有自身的组织结构和运作特点。在会务开展和重大事务的决策方面,亦强调和突显自身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因此,在发展路径上,又呈现出与中国国内孔教运动的某些不同,乃至于能够以“南洋孔教会”的新面孔延续至今。在文化方面,本文的研究显示,实得力孔教会虽然以传播儒家文化为己任,同时保留年例祭孔的仪式,然而它并不具备通常宗教组织所具有的一些显著特征。本文认为,这也恰是其在特定的历史时代逐步走向停滞的重要原因之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