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济哲学视域中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
【6h】

经济哲学视域中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是市场经济的两个方面

第一节 市场经济的微观自主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自主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自主

三、微观自主的一般含义

第二节 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一、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

三、宏观调控的一般含义

第三节 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关系

一、资本主义的经济自由主义

二、苏联模式的经济集中主义

三、生产社会化的必然要求

第二章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是一个平衡性矛盾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具有矛盾规定性

一、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对立性的主要表现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同一性的主要表现。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的本质规定性

一、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对立与同一具有现实性

二、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对立与同一都具有必要性

三、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对立与同一的相对运动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的本质特征

一、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双方具有相对独立性

二、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双方具有共存性

三、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双方具有关联性

四、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双方具有共生性。

第三章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的运行

一、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对立趋于极端则同一性愈强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同一趋于极端则对立性愈强

三、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对立与同一辨证关系的最佳状态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的作用

一、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的动力作用

二、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的稳定作用

第三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作用的结果

一、经济社会的和谐

二、社会经济的生成

三、社会经济的发展

四、社会经济的持续

第四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

一、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二、合理的社会制度

三、市场主体的共识和实践

第四章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矛盾失衡性对抗的后果及原因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矛盾失衡趋于对抗而产生的主要后果

一、唯微观自主而使矛盾失衡性对抗则导致经济危机

二、唯宏观调控而使矛盾失衡性对抗则导致经济停滞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失衡的主要原因

一、社会制度性原因

二、经济体制性原因

三、认识与操作性原因

四、利益集团操纵性原因

第五章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矛盾平衡的目标和对策

第一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的目标

一、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的结构

二、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点是目标

三、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准平衡是常态

四、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界是极端

第二节 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的对策

一、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三、加深认识与提高操作技巧

四、防止利益集团操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摘要

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客观地存在着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这对矛盾,有时会表现很突出,多年来大多由从事经济学的学者们去研究,并取得了很多有益的成果。但是很少有学者从哲学的层面去探讨分析,所以对于这个事关大局的问题,本论文定位于哲学层面,着眼于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来阐述,对于重新深入了解这个问题,具有现实的意义。
  全文共分五章,第一章首先从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是市场经济的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二者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不同表现,来分析出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一般含义,并指出它们的关系;在第一章介绍的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第二、三章详细论述了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关系,以及二者的矛盾平衡机制,这两章是全文的重点内容,第二章从矛盾的对立和同一来阐述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矛盾规定性的主要表现,接着提出矛盾平衡的三个本质规定性;最后由矛盾平衡的本质规定性延伸到二者的本质特征。第三章再深入探讨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机制,分别分析了矛盾平衡机制的运行、作用和结果,以及平衡机制发挥作用的条件。第四章则是从矛盾平衡的另一面即矛盾失衡来探讨如果矛盾不是平衡而是失衡的话,将会出现的结果,还有导致矛盾失衡的主要原因;第五章主要阐述了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矛盾平衡的目标和对策,如何保持平衡,保持平衡后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总体来说,这篇文章围绕“宏观调控和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这一主题,深入研究,用经济哲学的思维深刻分析经济运行中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矛盾平衡问题,同时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引起学者们从哲学的角度对经济学问题做出更为深度的剖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