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闽南大鼓凉伞与台南跳鼓阵比较研究
【6h】

闽南大鼓凉伞与台南跳鼓阵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3.1 海峡两岸与闽台两地体育文献研究

1.3.2 大鼓凉伞与跳鼓阵文献研究

1.3.3 小结

1.3.4 大鼓凉伞和跳鼓阵定义

1.4 研究对象与方法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方法

2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比较研究

2.1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历史源流比较

2.1.1 闽南大鼓凉伞历史源流研究

2.1.2 台南跳鼓阵历史源流研究

2.1.3 两种鼓阵的历史源流比较

2.2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发展历程比较

2.2.1 明清时期

2.2.2 二十世纪上半叶

2.2.3 二十世纪下半叶以来

2.2.4 两种鼓阵的发展历程比较

2.3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艺术特征比较

2.3.1 闽南大鼓凉伞艺术特征

2.3.2 台南跳鼓阵艺术特征

2.3.3 两种鼓阵的艺术特征比较

2.4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发展现状比较

2.4.1 大鼓凉伞与跳鼓阵发展概述

2.4.2 大鼓凉伞与跳鼓阵的组织形式

2.4.3 两种鼓阵的发展现状比较

2.5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发展趋势比较

2.5.1 闽南大鼓凉伞的发展趋势

2.5.2 台南跳鼓阵的发展趋势

2.5.3 两种鼓阵的发展趋势比较

2.6 闽台两地大鼓凉伞与跳鼓阵交流现状概述

3 结论和建议

3.1 结论

3.2 建议

3.2.1 对闽南大鼓凉伞的建议

3.2.2 对台南跳鼓阵的建议

3.2.3 对闽台两地大鼓凉伞和跳鼓阵的共同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笔者田野调查图片

附录2 访谈记录

附录3 访谈记录

附录4 访谈记录

附录5 政府文件

附录6 政府文件

附录7 政府文件

附录8 政府文件

致谢

展开▼

摘要

闽南文化是在漫长历史进程中,由闽南地区的百越原住民文化和来自中原的汉人移民文化相互融合而产生的。闽南是著名的侨乡和台胞的主要祖籍地,而台湾是除福建省以外最大的闽南人聚居区。闽南地区和台湾地缘相近、血缘相亲、文缘相连、商缘相通、法缘相循,具有天然的亲近感。尤其是两地相似的民俗活动,在两地民众的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同根同源的文化展演。近年来两地交流日益热络,自发的或有组织的文化往来更加频繁,原本不受关注的民俗体育也逐渐为象牙塔里的学者们所重视。本文使用文献资料法、田野调查法、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对比分析法等方法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对大鼓凉伞和跳鼓阵的历史源流、文化艺术特征和发展现状等方面进行对比研究,并对二者提出发展建议。本文的研究结果认为:闽南大鼓凉伞和台湾跳鼓阵是两项异地同源的民俗传统文化。从艺术文化特征比较,两种鼓阵从道具的种类、外形、制作工艺到艺阵的基本步法和阵法编排都如出一辙,虽然二者的动作重点不同,但其勇武欢乐的精神气质却是一致的。从发展现状方面比较,台湾跳鼓阵的发展更为成熟,在台湾推广的较早,并制定了跳鼓阵教材,教学教法和动作形式上都有依据标准,并鼓励在鼓阵原有的形态上创新,与时俱进。从组织形式上比较,大鼓凉伞分为乡村、城市和专业三种组织模式,乡村和城市虽然鼓队多,但都属于业余鼓队,多为祭祀、庙会、庆典服务的。台湾跳鼓阵分为社团、学院模式,社团鼓阵是跳鼓阵发展的最初形式,后由体育界学者教授推广到学校,从南部向北部慢慢普及开来,并受到专业艺术团的借鉴。从发展趋势上看,闽南大鼓凉伞发展呈上升趋势,发展的重点是民间,有改善民风、凝结族群、娱乐大众的作用。台湾跳鼓阵现在发展模式比较稳定,保持现有社团模式和学院模式的发展。希望本文能够为促进两种鼓阵的保护和发展,促进闽台两地的文化交流,促进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贡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