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苏闽宗族比较研究
【6h】

苏闽宗族比较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1 绪论

1.1、缘起

1.2、概念界定

1.2.1 研究的相关时期

1.2.2 宗族

1.2.3 族谱

1.3、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现状

1.3.1 相关文献资料

1.3.2 研究现状

1.4、研究方法与论文结构

1.4.1 研究方法

1.4.2 论文结构

2 苏闽自然社会环境与宗族

2.1 江苏自然社会环境与宗族

2.1.1、江苏的自然环境

2.1.2、江苏的社会环境

2.1.3、江苏的宗族

2.2 福建自然社会环境与宗族

2.2.1、福建的自然环境

2.2.2、福建的社会环境

2.2.3、福建的宗族

小结

3 苏闽宗族的族谱

3.1 苏闽族谱数量及其分布

3.1.1、《总目》收录族谱数量及分布

3.1.2、拥有祠堂或义庄的的族谱数量及分布

3.2 苏闽族谱的编篡分析

3.2.1、编撰时间

3.2.2、编撰者

3.2.3、版本

3.2.4、堂号

3.2.5、卷数

小结

4 苏闽宗族的族谱内容

4.1 苏闽族谱名称

4.1.1、苏闽族谱名称

4.1.2、苏闽族谱名称比较分析

4.2 苏闽族谱内容

4.2.1、苏闽族谱的内容

4.2.2、苏闽族谱内容比较

小结

5 苏闽宗族的祠堂

5.1 江苏宗族的祠堂

5.1.1、江苏宗族祠堂概况

5.1.2、江苏宗族祠堂分析

5.2 福建宗族的祠堂

5.2.1、福建宗族祠堂概况

5.2.2、福建宗族祠堂分析

5.3 苏闽宗族的祠堂比较

小结

6 苏闽宗族的族田和义庄

6.1 苏闽宗族的族田

6.2 苏闽宗族的义庄

6.1.1、福建宗族义庄

6.2.2、江苏宗族义庄

6.2.3、江苏宗族义庄分析

小结

7 苏闽宗族的生活方式和习俗

7.1 宗族血缘与地缘

7.2 宗族聚居形态

7.3 宗族外植和迁移

7.4 宗族风水

7.5 宗族祭祀

7.6 宗族械斗与合作

7.6.1、宗族械斗

7.6.2、宗族合作

7.7 宗族经商

7.7.1、福建族商

7.7.2、江苏族商

小结

8 余论

8.1、苏闽宗族的相异之处

8.1.1、族谱

8.1.2、族谱内容

8.1.3、祠堂

8.1.4、族田和义庄

8.1.5、生活方式和习俗

8.2、苏闽宗族相异的深层原因

8.2.1、文化见长的江苏与商业取胜的福建

8.2.2、重血缘的江苏宗族与重乡族的福建宗族

8.2.3、目的与手段异化中的宗族发展

小结

附一

附二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生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博士后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

个人简历

联系地址

展开▼

摘要

明清以来江苏自然环境优越,政治氛围浓厚,经济、文化事业发达,生活相对富足。绝大部分的宗族都是由北方中原士族迁徙而来,以仕宦和文化型宗族为主。福建山多田少,自然生存环境较为恶劣;政治氛围相对薄弱;文化和科举事业也相对发达。面临大海的优势和生计艰难的自然环境,催生了经商传统。永嘉之后历次中原士族的迁居,以及居民在福建区域内的不断迁徙,使原有“土著”逐渐融合在汉文化的大氛围中。宋以后的福建宗族以商业型宗族、超越血缘意识的乡族为主。
  江苏族谱数量远多出福建族谱。两地族谱在编撰方式上存在着较大差异,族谱名称和族谱内容的差别也比较明显。两地宗族祠堂,在创建时间和资金的筹措渠道上基本相同,但清代福建宗族因为修建祠堂的捐助多寡而有利益分配的不同,江苏宗族没有异地祠堂和异性合族祠的建造。清中期以后,江苏宗族利用族田为本族子孙保留财产的用意更为明显和明确。福建宗族的族田,更多地体现了宗族财产的发展进程。而清代中后期江苏大量宗族义庄的设置,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同时,依然坚守宗法理念和差序格局中的中国传统社会孝亲敬养、伦理本位的关系准则。
  因此,明清以来,江苏宗族对传统儒家传统和教义更为恪守和推崇,现实功利性表现得不是特别明显,而福建宗族对宗族身份的确认感和归属感需求强列,更为重视信仰和风水,现实功利性更强。同时,福建宗族血缘观念相对淡薄、家族、乡族意识浓烈、宗族的外植和迁移频繁、风水观念浓郁、宗族信仰祭祀成为民俗、宗族械斗历代相传、宗族经商蔚为大观。相较于福建宗族,江苏宗族更为重视血缘的纯洁性,宗族的外植并不常见,风水观念相对薄弱,也未形成一定的民间信仰的“祭祀圈”,宗族之间有纷争但没有械斗。由此形成了江苏人相对平和,较为安于现状,遵循传统,而福建人强悍、勇于开拓、冒险进取的不同人文性格特征。
  明清以来,江苏和福建宗族浓重的宗法社会文化色彩、融血缘性、地域性、传统性、经济政治文化多种功能综合性为一体的特点,是在理念的灌输、政治的压力、民俗的融合、思想的内化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可以找到其文化与环境的双重制约因素。人和社会环境均以各种不同方式获得了与自己相适应的心智结构和文化价值标准,以及他们自身存在的归属点。手段和目的的异化使利(欲)柔性而真实地书写着宗族的灵魂。相较于福建宗族,江苏宗族由于求取途径的不同而稍显隐晦和不那么刺眼罢了。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