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镇静药物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
【6h】

镇静药物对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术后小鼠免疫反应的影响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一章 前言

1.1 免疫系统概况

1.1.1 免疫器官

1.1.2 免疫细胞

1.1.3 影响因素

1.2 器官移植免疫排斥概述

1.2.1 器官移植排斥

1.2.2 器官移植排斥机制

1.2.3 参与排斥的免疫细胞

1.2.4 临床一线免疫抑制剂发展状况

1.2.5 免疫排斥的过程

1.3 疼痛概况

1.3.1 疼痛及其与免疫相关概况

1.3.2 常见疼痛药物分类,及其镇痛机制

1.4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内容

1.4.1 研究的目的

1.4.2 研究的意义

1.4.3 研究的内容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

2.1.2 主要试剂

2.1.3 主要仪器

2.1.4 主要耗材

2.2 研究方法

2.2.1 淋巴细胞转化实验(LTT)

2.2.2 热板实验

2.2.3 动物模型的建立

2.2.4 混合淋巴细胞试验(MLR)

2.2.5 流式细胞学检测(FACS)

2.2.6 移植物病理学分析

2.2.7 逆转录PCR制备cDNA

2.2.8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3.1 结果

3.1.1 第一部分

3.1.2 第二部分

3.2 讨论

第四章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临床上器官移植仍是唯一有效延长终末器官衰竭患者生存期的治疗方案。随着移植手术技术上成功率逐年增加,实体器官移植术后生存期一再延长,不仅得益于手术技术的发展本身,术后的免疫抑制方案亦是促进移植物长期生存的关键所在。移植术后早期,疼痛能影响人体促炎和抗炎系统的平衡,镇痛镇静药物也被证实影响此平衡。对于移植术后的患者而言,在接受免疫抑制剂治疗的同时还接受镇痛镇静药物治疗。本实验目的在于观察两种术后ICU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在心脏移植术后初期对免疫系统及移植物产生的影响。
  方法:首先,选用两种临床术后常用的镇静镇痛药物:右旋美托嘧啶(Dex)和芬太尼(Fen)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淋巴细胞转化实验观察两种药物不同剂量下对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的影响。其次,根据热板实验对本实验体内药物剂量进行筛选。构建小鼠同种异体心脏移植模型后,单用选取剂量应用于移植受体,每天记录移植物的搏动状况和小鼠体重的改变。选择术后第4,6天作为监测点,取移植物进行H&E染色并对其淋巴细胞浸润程度进行分级。取受体脾脏T淋巴细胞进行混合淋巴试验(MLR)观察药物体内抑制作用。采集移植受体鼠脾脏、淋巴结分离淋巴细胞,使用流失细胞仪对模型鼠外周淋巴器官Treg;Tr1; Th1;B细胞数量和比例进行检测。探讨不同镇静药物对移植物和受体外周免疫系统的影响。
  结果:我们发现芬太尼及右旋美托嘧啶对小鼠离体脾脏T淋巴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且与药物浓度呈正相关,Fen在较低浓度即产生抑制效应,Dex组则在较高浓度才出现抑制。同等药物浓度下芬太尼抑制效应强于右旋美托嘧啶;热板试验结果示,两种药物均有镇静镇痛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根据热板实验结果,选取亚睡眠剂量应用于体内模型。体内实验发现:两实验组均能延长移植物生存期,Dex组生存期相对离散,而Fen组排斥时间点较为集中,多在8天左右出现排斥。移植物病理检测发现,三组移植物淋巴细胞浸润呈现明显差异,Fen组移植物内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其余两组。MLR试验结果显示:移植术后4天,两实验组细胞对供体细胞刺激反应性减弱,Fen组增殖最弱;术后6天,试验组抑制效应均减弱。流式细胞检测发现,移植术后4天,Dex组B细胞数量降低,芬太尼组Th1型细胞减少。术后6天可见Dex组B细胞含量仍保持较低水平,芬太尼组Th1型细胞抑制消失。
  结论:实验中应用的阿片类μ受体激动剂芬太尼无论在体内还是体外都具有明显的免疫抑制效果,而体内实验发现芬太尼在移植术后早期对Th1型细胞的抑制能有效抑制受体淋巴细胞对移植物血管内皮的攻击,但术后晚期抑制解除并在此后短时期内移植物被受体排斥。右旋美托嘧啶并未抑制Th1型细胞,而是对B细胞有一定抑制作用,并协同其心血管效应促进移植物生存。在临床使用免疫抑制药物时,需考虑不同药物对免疫系统的不同效应而调整剂量,从而可以更有利于患者免疫内环境的稳定,易于免疫耐受诱导的平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