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非器质性心脏病和房颤患者房颤诱发研究
【6h】

非器质性心脏病和房颤患者房颤诱发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略缩词表

1.前言

2.材料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2.2材料与仪器

2.3方法

2.4诱发房颤的诊断

2.5诱发房颤分级

2.6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基线资料

3.2诱发房颤分级

3.3房颤诱发条件

3.4诱发刺激强度与房颤持续时间

4.讨论

4.1房颤诱发成功的界定和诱发成功率

4.2房颤诱发刺激方案

4.3结论

4.4局限性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

声明

附 综述: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诱发终点的研究进展

病例报告

展开▼

摘要

目的:有研究在心房颤动(房颤)消融术中以房颤不能被诱发作为消融终点,但房颤诱发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目前还不确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非房颤、无器质性心脏病受试者心房刺激诱发房颤的结果和所诱发房颤的特点,以及部分相关因素(主要是刺激强度)对房颤诱发结果的影响,籍以一定程度上推测此类人群成功诱发房颤的意义。
  方法:无房颤病史、无器质性心脏病和其他合并症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患者,限制年龄18岁~65岁。于PSVT成功消融术后予房颤诱发刺激,记录成功诱发房颤的刺激条件、房颤持续时间。根据诱发房颤持续时间将之分为5个级别:<10s,≥10s~<1 min,≥1 min~<5 min,≥5 min<~10 min和≥10 min。根据房颤成功诱发与否分为A组(成功组)和B组(未成功组);A组根据诱发房颤持续时间长短分级区为A1(<10s)、A2(≥10s~<1 min)和A3组(≥1 min)三亚组。分析比较各组基线指标;对比A组亚组间成功诱发出房颤的刺激次数;分析房颤持续时间分级和成功诱发房颤刺激次数及各基线指标的相关性。
  结果:共纳入65例受试者,A组34例(52.3%),B组31例,两组各基线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亚组病例数分别为A1组19例(29.2%),A2组8例(12.3%),A3组7例(16.3%),组间基线资料无明显差异。三亚组间诱发出房颤的刺激次数有显著差异(P=0.002);其中A1组平均刺激次数少于A2组(P=0.006)和A3组(P=0.003),A2和A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A1+A2组与A3组比较明显为少(P=0.015)。相关和回归分析显示,诱发房颤的持续时间分级与所需刺激次数和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呈正相关(分别r=0.578,P<0.001;r=0.490,P=0.003),其中以刺激次数为主;刺激次数多少和左心房前后径大小对诱发房颤持续时间分级有预测价值。中度正相关;并且与RVDd和LAd亦呈中度正相关。
  结论:对无器质性心脏病和房颤病史、亦无其他合并症的PSVT成功消融治疗术后受试者,心房刺激可诱发出房颤。刺激强度的增加与诱发房颤持续时间的延长呈正相关,并有增加诱发成功率的趋势。此结论提示,房颤消融术中以不能诱发出房颤作为消融电生理终点的价值有限。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