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亚砷酸钠对HaCaT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MeCP2、DNMT1、HDAC1蛋白结合的影响研究
【6h】

亚砷酸钠对HaCaT细胞MGMT基因启动子区MeCP2、DNMT1、HDAC1蛋白结合的影响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引言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语

声明

综述:砷致癌与表观遗传学修饰关系的研究进展

展开▼

摘要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剂量砷中毒细胞模型,利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 assay,ChIP)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MGMT基因高甲基化启动子区甲基化 DNA结合蛋白2(MeCP2)、DNA甲基转移酶1(DNMT1)及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结合情况进行检测。从染色质重塑的角度探讨砷致MGMT基因转录抑制的分子机制。
  方法:分别以25.00μmol/L、12.50μmol/L、6.25μmol/L、3.13μmol/L NaAsO2重复间隔处理HaCaT细胞72h(NaAsO2处理24h,隔天再次用NaAsO2进行相同的处理,重复处理3次)。设不染毒的HaCaT细胞为空白对照,用不含血清的培养液进行上述相同处理,人表皮鳞癌细胞株(A431)为阳性对照;定量染色质免疫共沉淀技术(Q-ChIP)检测 MGMT基因转录调控区(表示为 ChIP1、ChIP2区域)及MGMT基因编码区(表示为 ChIP3区域,对照区域)MeCP2、DNMT1、HDAC1蛋白结合情况。
  结果:1、高甲基化MGMT基因转录调控区ChIP1区域:MeCP2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134.50±43.13、141.50±23.33、130.00±42.43、136.00±16.97、51.50±9.19,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387,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NMT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472.50±50.20、161.50±7.78、154.50±4.95、145.00±2.83、82.00±12.73,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4.634,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25.00μmol/L NaAsO2处理组高于其他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383.50±30.41、125.00±11.31、101.00±1.27、88.50±19.09、25.03±2.91,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8.442,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25.00μmol/L NaAsO2处理组高于其他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高甲基化MGMT基因转录调控区ChIP2区域:MeCP2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180.09±12.73、119.50±24.75、88.50±3.54、106.50±37.48、37.02±4.24,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9.263,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25.00μmol/L NaAsO2处理组高于其他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NMT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348.50±27.58、171.59±3.54、134.32±2.82、112.34±8.73、91.56±26.16,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9.649,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25.00μmol/L NaAsO2处理组高于其他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158.45±12.02、167.61±10.61、102.75±19.91、59.71±8.49、19.09±2.90,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6.546,P<0.05),各染毒组之间两两比较发现,25.00μmol/L NaAsO2处理组高于其他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MGMT基因编码区ChIP3区域:MeCP2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213.51±79.90、102.06±35.36、100.2±11.60、127.32±3.54、160.21±2.83,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670,P>0.05);DNMT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615.85±29.63、120.65±42.43、159.35±16.26、219.50±57.28、99.70±12.02,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404,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只有25.00μmol/L NaAsO2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AC1蛋白结合水平分别为306.09±59.40、159.21±12.73、118.10±19.80、70.50±34.65、92.45±48.79,染毒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63,P<0.05),进一步比较发现只有25.00μmol/L NaAsO2染毒组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MeCP2结合于砷所致高甲基化MGMT基因转录调控区,并通过招募HDAC1导致组蛋白去乙酰化。与此同时,MeCP2又通过招募DNMT1来巩固其结合的稳定性,而后者又可招募HDAC1,从而使组蛋白进一步去乙酰化,导致染色质紧缩。
  2、高砷暴露时,DNMT1可结合于MGMT基因编码区,以非甲基化CpG结合蛋白依赖的方式结合并招募HDAC1,引起组蛋白去乙酰化,参与染色质重塑过程。
  3、砷通过染色质重塑方式介导 MGMT基因沉默,从而干扰正常的DNA损伤修复过程,进而成为促癌因素,可能是砷毒性表现的早期分子事件之一。

著录项

  • 作者

    张博;

  • 作者单位

    贵阳医学院;

  • 授予单位 贵阳医学院;
  • 学科 卫生毒理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张爱华,潘雪莉;
  • 年度 2012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卫生毒理;
  • 关键词

    亚砷酸钠; 砷中毒; 启动子; 甲基化;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