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家蝇内源性纤维素酶的检测及组织分布和表达差异研究
【6h】

家蝇内源性纤维素酶的检测及组织分布和表达差异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家蝇纤维素酶系的探测

1.1 材料和方法

1.2 结果

1.3 讨论

第二章 家蝇3龄幼虫的组织学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2 结果

2.3 讨论

第三章 家蝇β-葡萄糖苷酶在3龄幼虫中的组织定位

3.1 材料与方法

3.2 结果

3.3 讨论

第四章 家蝇β-葡萄糖苷酶的表达差异研究

4.1 材料和方法

4.2 结果

4.3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本研究的创新点

在读期间发表文章

附:综述: 昆虫纤维素酶的研究进展

致谢

略缩词表

声明

展开▼

摘要

目的:检测家蝇纤维素酶活性,研究家蝇内源性β-1,4-葡萄糖苷酶(β-1,4-glucosidase,BG)的组织分布和表达差异,以证实家蝇具有分泌内源性纤维素酶的功能,了解家蝇利用植物纤维的方式,从而为制定新的家蝇生态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达到降低家蝇传播疾病的危害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
  方法:(1)通过DNS法检测家蝇3龄幼虫纤维素水解活性,并分别测定BG酶,内切β-1,4-葡聚糖酶(endo-β-1,4 glucanase,EG)和外切β-1,4-葡聚糖酶(exo-β-1,4-glucanase,CBH)的活性。在体视显微镜下分离家蝇3龄幼虫唾液腺及肠道各部分组织,测定各组织器官的纤维素酶活性和酶系构成。初步分析家蝇纤维素酶的最适反应时间,最适反应温度和热稳定性等酶学特性。(2)制作家蝇3龄幼虫整虫石蜡切片,通过组织学常规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HEstaining)结合过碘酸-希夫氏染色(periodic acid-schiffstaining,PAS staining)观察家蝇3龄幼虫的组织结构。(3)用RNA原位杂交、反转录PCR、免疫组织化学法定位产生家蝇BG酶的组织器官。(4)用DNS法测定家蝇BG酶的活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家蝇BG酶mRNA的表达水平,分析3龄幼虫产BG酶的各器官BG酶的表达差异;不同发育时期家蝇BG酶的表达差异;不同粗纤维含量饲料条件下(实验组1和实验组2)家蝇BG酶的表达差异,设常规麦麸饲养组为对照组。
  结果:(1)家蝇3龄幼虫具有降解滤纸为单糖的能力,滤纸酶活性为(2.30±0.034)IU/mg,其纤维素酶系的组成包括BG、EG和CBH酶,酶活性依次为(1.34±0.032)IU/mg、(1.84±0.055)IU/mg和(2.96±0.056)IU/mg。家蝇3龄幼虫唾液腺、前肠、中肠、后肠以及剩余组织均具有BG、EG和CBH3种纤维素酶活性,各组织的纤维素酶活性有显著差异(P<0.05),酶活性水平高低依次为中肠>剩余组织>唾液腺>前肠>后肠。在pH5.6的条件下,家蝇纤维素酶系3种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时间分别为50℃和60 min,在体外具有较强的热稳定性,50℃放置1 h后仍可保持较强的酶活性。(2)成功制作家蝇3龄幼虫整虫石蜡切片,Carnoy固定液或加入TritonX-100的多聚甲醛固定液都适合家蝇3龄幼虫的固定,固定后切除部分体壁组织是保证脱水和包埋成功的关键。HE染色结合PSA染色清楚地显示了家蝇3龄幼虫消化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排泄系统、血细胞、呼吸系统、体壁、肌肉和脂肪体的组织结构,在骨骼肌纤维、体壁的表皮细胞和脂肪体细胞的胞质中均见糖原颗粒,在中肠和马氏管上皮腔面有纹状缘分布。(3)家蝇3龄幼虫石蜡切片RNA原位杂交显示,家蝇BG酶mRNA定位于消化系统的唾液腺、前肠和中肠上皮细胞的胞质中,后肠无家蝇 BG酶mRNA分布。除此以外,在幼虫非消化系统的部分组织器官,马氏管、气管和体壁的上皮细胞中也有家蝇BG酶mRNA的分布。反转录PCR与原位杂交实验结果一致,在家蝇幼虫唾液腺,前肠,中肠、马氏管、气管及体壁均有 BG酶mRNA表达,而在后肠和脂肪体未见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家蝇纤维素酶的分布与原位杂交结果基本一致,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果。(4)家蝇BG酶mRNA在家蝇中肠和唾液腺的表达量最高,中肠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4.92倍,唾液腺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2.99倍,马氏管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1.63倍,体壁的表达量约为前肠的1.19倍,气管的表达量最低,仅为前肠的0.77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家蝇3龄幼虫各组织BG酶活性高低顺序依次为:中肠>唾液腺>马氏管>体壁>前肠>后肠>气管,与BG酶mRNA相对表达量高低顺序基本一致。这些组织的BG酶活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家蝇在发育的不同时期,BG酶 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随家蝇的发育逐渐增高(P<0.05),卵期的酶活性和mRNA表达量皆最低,幼虫和蛹依次增高,而成虫的最高。成虫期BG酶mRNA表达量较卵期上调了22.0±3.0倍,而酶活性较卵期提高了26.67±2.08倍。(6)测得对照组饲料中粗纤维含量为(30±0.02)%,实验组1和实验组2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分别为(40±0.35)%和(50±0.42)%。这3组家蝇幼虫及各发育时期样本,实验组BG酶mRNA表达量及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2最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1)家蝇能够分泌内源性纤维素酶,具有BG、EG和CBH3种纤维素酶活性。(2)家蝇3龄幼虫的唾液腺、前肠、中肠、马氏管、体壁和气管上皮细胞都能产生和分泌内源性纤维素酶,而中肠和唾液腺是产生和分泌BG酶的最主要部位。(3)家蝇BG酶的表达水平随家蝇的发育逐渐增高(P<0.05),饲料中粗纤维含量增加时,BG酶表达量相应增加(P<0.05)。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