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汀州古城垣空间的历史演变及其遗产传承研究
【6h】

汀州古城垣空间的历史演变及其遗产传承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课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4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的界定

1.5研究方法、框架

第2章 中国古代城垣建设概述

2.1中国古城垣建设的两种思路比较

2.2中国古城垣建设的两种模式比较

2.3本章小结

第3章 唐代汀州古城垣的空间草创

3.1先唐闽西民族融合背景

3.2唐代政府对汀州子城创建的理想控制

3.3汀州罗城营建的现实制约

3.4闽文化地区古城垣空间的比较

3.6本章小结

第4章 宋元汀州古城垣空间的复杂转型

4.1宋元汀州的社会与经济变迁

4.2宋元政府对汀州城垣营建的理想控制

4.3古城垣结构对坊市蔓延的衍变适应

4.4古城垣功能与观念文化的拼贴适应

4.5古城垣空间形态对自然现状的被动适应

4.6本章小结

第5章 明清汀州古城垣空间的有机改造

5.1城垣改造的时代背景

5.2明清政府对汀州城垣的改造控制

5.3明清汀州城市管理的现实制约

5.4新增城门适应城池多样需求

5.5本章小结

第6章 民国至今汀州古城垣空间的衰败与遗存

6.1城垣衰败的时代背景

6.2汀州古城垣空间衰败的具体表现

6.3汀州古城垣空间的遗存与保护

6.4本章小结

第7章 当代汀州古城垣空间的物质修复现状

7.1国内外建筑遗产物质修复的态势

7.2汀州古城垣空间的物质修复现状

7.3汀州古城垣空间物质修复现状的评价

7.4深层原因分析

7.5本章小结

第8章 未来汀州古城垣空间的文化遗产传承

8.1文化遗产利用理论的发展

8.2未来汀州古城垣空间的利用

8.3汀州古城垣空间的传承策略

8.4本章小结

结论

(一)中国古城垣建设思路与模式的比较与分析

(二)汀州古城自唐代至民国空间的历史演变

(三)汀州古城垣空间的遗产传承研究。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文章以“客家首府”汀州古城垣空间为研究对象,研究其历史演变过程,并对其当代保护与利用提出建议。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汀州古城垣空间历史演变的复杂规律,旨在深化中国古代城垣空间历史演变的研究、拓展客家聚落演变的学术成果、为汀州古城垣保护与利用工作做出前期基础研究。
  汀州古城地处闽西,于唐末营城,是客家发源地,被誉为“客家首府”。汀州古城保留有较完整的古城垣空间,其适应环境的变迁过程表现出复杂的形态和空间形式,这一适应过程反映了客家城镇独特的生态观和营城观。而当前鲜有学者对客家城镇的空间演变及其生态观和营城观有所涉及。
  文章的研究方法包括复杂科学的运用;文献、史料的分析;田野调查;相关理论研究。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获取一手资料,最终完成文章。
  文章在结构上大致分为三个部分:中国古城垣建设思路与模式的比较与分析;汀州古城垣自唐代至民国空间、形态、布局的历史演变;当代汀州古城垣空间的利用策略。
  全文展开共三个部分的内容:
  其一:背景研究部分。通过对中国古城垣的形成动因、承载功能、引导形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这三个方面入手,对比分析中国古城垣建设的两种模式——“秩序蓝图”式和“有机演变”式。
  其二:主体研究部分。以历史为线索,将汀州古城垣的发展演变划分为四个阶段:唐代草创阶段、宋元快速发展阶段、明清有机改造阶段、民国至今的衰败阶段。在对每个阶段进行解读时,首先分析各阶段汀州古城垣营建与发展的时代背景,进而解读当时汀州政府对其古城垣营建的具体政策和行为,最后着重分析各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引起的汀州古城垣空间对环境的具体适应过程。
  其三:当代利用研究部分。在对历史文化遗产有了充分认识和重视后,汀州古城垣正处于修复的阶段。文章分别对汀州古城垣近期的物质修复与文化遗产利用现状进行分析,提出文化遗产空间传承与利用的策略。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