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林文月的散文创作
【6h】

论林文月的散文创作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引言

一、战乱漂泊何为家

二、三栖文人林文月

第1章 林文月散文书写的多重视角

1.1 欢愁岁月---家常情书

1.2 学者视野——学术结晶

1.3 行者感悟——知性游记

第2章 林文月散文书写的审美意向

2.1 敏感而又细腻的生命意识

2.1.1 如真似幻的生命体验

2.2.1 面对死亡的淡然态度

2.1.3 家庭人伦的重新思考

2.2 闲散从容的生活美学

2.2.1独立女性的新标准

2.2.2 设宴飨客的艺术学

第3章 林文月散文书写的艺术特征

3.1 儒雅之风——哀而不淫,乐而不伤

3.1.1 记叙为主的散文书写

3.1.2 距离美学的运用

3.1.3 语言的多元化经营

3.1.4 以小见大,巧用细节

3.1.5 冷热笔的交替使用

3.2 融汇创新——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3.2.1 中西方绘画方法的引入

3.2.2 巧妙借鉴体式创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展开▼

摘要

生死是人生大事,而死历来都被看得大于生。但在林文月看来“死,既不浪漫,也不哲学。”正是这种面对生死的淡然态度,让林文月更加关注身边的琐事,更加关注人间的真情。
  “凡情之至者,其文未有不至者也。则天地间街谈巷语邪讦呻吟无一非文,而游女田夫波臣戍客无一非文人也。”林文月笔下的情不是带给读者震撼的飞瀑,而是涤荡性灵的清泉。从真正意义上创作散文开始,林文月就始终关注着沾满人间烟火的情。因为生活经历的简单,林文月的写作视角相对来说比较狭小,生活中的情,工作中的所感所想,她用自己质朴的文笔、淡雅幽静的心态将情表达得毫无重复拖沓之感。长年的书斋生活,为林文月的散文提供了另一个视角。林文月以一位学者的身份,对学术做出了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展示了一个非专业翻译人士的成长之路和翻译心得。少年漂泊大陆、中年旅居他乡的生活经历,给了林文月一双重新看待生活的眼,使其散文内容更丰富更有韵味。
  就如她自己在《饮膳札记》中所表述“无论写人写景或写饮食,于闲散从容间,自有一种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纯美生活本质”的散文创作观相一致。在这些散文中,林文月把关于生活、人生的思考,融如点滴生活,以小见大,让读者透过文本慢慢地揣摩。
  饱读诗书,才华横溢的林文月,在继承古典创作手法的同时,将其它艺术领域的多种表现手法引入散文,为台湾散文体式创新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散文背后站着一个人,林文月通过散文向读者展示了真实的自己:一位优雅而从容的大家闺秀,一位知识渊博、治学严谨的学者,一位至情至性的母亲。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