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海外华人捐赠中华文物回归研究
【6h】

海外华人捐赠中华文物回归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起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概念限定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理论

第2章 海外中华文物的分布及回归途径

2.1 海外中华文物的分布

2.2 海外中华文物的回归途径

2.3 本章小结

2.4 本章附图

第3章 新中国以来海外华人文物捐赠概述

3.1 兴起与停滞(1949~1976年)

3.2 复苏与发展(1976~2000年)

3.3 繁荣与挑战(2000~2015年)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海外华人文物捐赠典型范例

4.1 海外文物捐赠方

4.2 捐赠回归受赠方

4.3 本章小结

4.4 本章附图

第5章 海外华人促进文物捐赠回归的文化意义

5.1 海外华人捐赠文物回归的原因

5.2 海外华人文物回归捐赠的意义

5.3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

附录二:关于印发华侨大学接受捐赠管理办法的通知

附录三:文物、博物馆单位接受国外及港澳台同胞捐赠管理暂行规定

附录四:海外捐赠新闻报章整理

附录五:杜祖贻捐赠华侨大学文物简表

附录六:麦继强教授捐赠华侨大学文物一览

附录七:美籍华人招思虹与团队无偿捐赠回国文物简表

附录八: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藏品

附录九:麦继强先生手稿

致谢

展开▼

摘要

现今海外华人约已超过6000万人,遍布于世界的198个国家和地区;自古以来迁徙于海外的华人与中国有着血缘、民族、文化及经济上密不可分的关联;从20世纪末开始,华人除了回国回乡捐赠金钱、捐赠建筑、投资设厂等之外,还逐步将国外属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文物,或是个人及家族收藏的文物藏品捐赠回国,或于家乡盖纪念馆或在大学内设立文物馆等。文物是历史和文化传承的重要符号,亦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资源,这样的特点促进海外华人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收藏或捐赠中华文物回归祖国。海外华人与中华文物的结合更形成海外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凝聚、辐射、行销更有着不容忽略的作用和影响,亦形成一个多元学科结合的新研究领域。以往海外华人研究偏重于对“人”的研究,即通过对华人社团、华文教育、华文媒体等方面的研究解读海外华人的历史面貌,迄今为止对于海外华人之中华文物收藏及其回归捐赠所具有的文化意义鲜有涉及,笔者冀藉此课题为华侨华人研究提供新面向材料。 研究内容先就海外中华文物的分布现状进行梳理;其次,分述国内1949年至2015年的海外华人文物捐赠回归的历史。分为建国初期、改革开放前期以及新世纪以来三个时期,探讨海外华人文物捐赠回归的特点;再由调研中得知,国内官方的国家级(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省市级(上海博物馆、广东华侨历史博物馆)、高校(华侨大学四端文物馆)和民间的(单声珍藏文物馆、昆仑堂美术馆)文博单位,已超过30家的文博单位接受海外华人将中华文物回归捐赠;另海外华人捐赠者的代表如招思虹、韩槐准、杜祖贻和麦继强等为中华文物捐赠回归的典型范例。 本文以海外华人捐赠给国内官方和民间的中华文物回归事例进行梳理、统计与分析,进一步探讨海外华人促进中华文物捐赠回归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文化认同与传承意义。海外华人捐赠中华文物回归,不仅展现了海外华人在世界各地多样的生活面貌,亦呈现中华文化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及其海外中华文化传承的历史轨迹,藉此研究领域为海外华人相关研究提供一新的视角。

著录项

  • 作者

    文雯;

  • 作者单位

    华侨大学;

  • 授予单位 华侨大学;
  • 学科 历史学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王怡苹;
  • 年度 2016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 关键词

    海外华人; 捐赠; 文物;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