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6h】

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致谢

展开▼

摘要

近20年来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的进展(包括溶栓治疗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己使急性心梗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然而心肌再灌注同时可能带来心肌再灌注损伤,后者可能抵消早期再灌注所带来的益处甚至加重心肌损害。近年来对有关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心肌保护研究经历了缺血预适应、药物预适应,远端缺血预适应直至当前研究热点:缺血后适应。目前已有研究在家兔、犬、大鼠及急性心梗患者身上均证实了缺血后适应可减少心肌梗死的面积,减少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并对其机制进行了探讨。但国内在此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缺乏较为系统全面的研究,而有关后适应对心梗近期(恢复期)心脏结构及功能影响罕见报道,因此我们设想通过对家兔再灌注早期进行缺血后适应的研究,在心电图变化,心律失常,心梗面积,心肌酶、肌钙蛋白及氧自由基,心梗后近期心脏结构及功能变化等方面较为全面的论证缺血后适应对急性缺血再灌注心肌的保护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为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基础。 目的:探讨缺血后适应对家兔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近期心肌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将实验动物(大耳兔)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后适应组(每组20只),采用央闭左室支方法制作兔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心肌缺血40 min,再灌注180min)。对照组不施加干预措施;后适应组则在再灌注初始,予30 s再灌/30s再闭的3次循环,观察两组兔于再灌注前至再灌2小时期间心电变化、ST段下降程度、时间,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及持续时间;缺血前、再灌注前、再灌注结束时分别测定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Ⅰ(cTrl Ⅰ)、血清丙二醛(MDA)活性,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血清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变化;实验结束后,两组各随机选择半数(10只)处死以Evan’s blue及TTC染色方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另半数于4周后行经胸心脏超声检查测定心脏结构与功能(室壁运动,LVEF,LVFS等)的改变。 结果:缺血后适应组兔再灌注2小时末Ⅱ、Ⅲ、AVF导联ST平均抬高值低于对照组,而心肌再灌注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再灌注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再灌注3小时CK-MB及cTNI水平,及心肌梗死面积均低于对照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兔再灌注1小时血浆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GSH-PX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而再灌注3小时两组间MDA、SOD、GSH-PX水平无显著筹别(P>0.05);心肌梗死4周后心脏超声检查缺血后适应组左室后壁室壁厚度,收缩期室壁增厚率△T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LVFS、LVEF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结论:缺血后适应可通过抑制再灌注早期氧自由基的活化,减轻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心肌水平的有效灌注,降低心肌梗死的面积及改善心梗近期(恢复期)心脏结构与功能损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