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Ca2+转运机制的研究
【6h】

豚鼠耳蜗离体外毛细胞Ca2+转运机制的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论文说明:英文缩略词表

声明

前言

材料与方法

实验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Ca2+在耳蜗外毛细胞中的生理作用及其调节因素

发表论著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发育过程中的豚鼠听性脑干诱发电位(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 ABR)阈值水平。探索豚鼠耳蜗外毛细胞(Outer Hair Cells,OHCs)的快捷分离方法并观察其活力,为OHCs的电生理实验提供快捷的实验方法。观察发育过程中豚鼠耳蜗外毛细胞Ca2+转运现象并探讨其转运机制,为临床听觉系统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借助听力学检测仪器对不同年龄的豚鼠进行ABR阈值检测;采用机械与胶原蛋白酶消化相结合的方法快速分离耳蜗OHCs,并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其活力;借助非损伤微测技术,检测静息状态下的耳蜗单离OHCs的Ca2+流速,并观察尼莫地平对Ca2+流速的影响。
   结果:
   1、产后1天豚鼠较3天、7天和成年组豚鼠的ABR阈值高,高约8dB SPL(P<0.05ANOVA)。产后3天、7天组豚鼠的ABR阈值与成年豚鼠的阈值无明显差异(P>0.05ANOVA),即3天组豚鼠ABR阈值已达到成年豚鼠听力水平。
   2、本实验所采用的分离方法可快速分离出足够数量、活性良好的耳蜗OHCs,其贴壁所需的时间较短,分离后静置7分钟即观察到贴壁。不同形态的OHCs在正常细胞外液中的存活时间不同,胞体较短的能存活3小时左右,胞体较长的能存活6-7小时。
   3、静息状态下豚鼠耳蜗单离OHCs和基底膜片段上的OHCs具有4种类型的Ca2+流动:OHCs头部Ca2+内流,尾部外排(Ⅰ型)。OHCs 头部Ca2+外排,尾部内流(Ⅱ型)。OHCs头部和尾部Ca2+均内流(Ⅲ型)。OHCs头部和尾部Ca2+均外排(Ⅳ型)。然而在整个耳蜗基底膜上仅发现Ⅰ型和Ⅲ型Ca2+流动趋势。且尼莫地平对耳蜗静息状态下OHCs的Ca2+流速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OHCs头端的Ca2+的抑制率可达76.78%,尾端的抑制率可达100%。
   4、发育过程中的豚鼠耳蜗单离OHCs的Ca2+流速逐渐增大。产后1天豚鼠耳蜗单离OHCs的Ca2+流速明显小于正常成年豚鼠的Ca2+流速(P<0.05 ANOVA),大部分的产后3天、7天豚鼠耳蜗单离OHCs的Ca2+流速已接近成年水平(P>0.05ANOVA)。
   结论:
   1、采用机械分离结合酶消化的方法分离耳蜗OHCs,可获得足够数量的形态和活性良好的、存活时间较长的OHCs,可满足大多数电生理实验的要求。
   2、成年豚鼠耳蜗OHCs在静息状态下存在Ca2+流动,并且趋势是多样的,但其主导趋势尚不明确,仍需进一步研究。
   3、发育过程中的豚鼠耳蜗单离OHCs的Ca2+流速逐渐增大。产后3天即可测到明显的Ca2+流速,并且大部分已达到正常成年豚鼠Ca2+流速的水平,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其离子转运机制奠定了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