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与IRGM关联研究
【6h】

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与视神经脊髓炎的临床特征及与IRGM关联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第一部分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临床资料分析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一、临床资料分析

二、实验室检查

三、MRI和诱发电位分析

四、特殊病例报道

讨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IRGM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南方汉族人群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关系的研究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和方法

一、研究对象:

二、主要实验材料及器材

三、研究方法

结果

一、一般临床资料:

二、IRGM的基因多态性的分析

三、IRGM的RNA分析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目的:通过分析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项目、MRI和诱发电位等资料,特征性描述中国南方汉族人群的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临床特征。探寻有助于鉴别视神经脊髓炎和多发性硬化的一些综合性指标。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1年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住院的73例NMO患者,65例M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辅助检查资料。
  结果:所有的MS和NMO患者均有复发-缓解过程。相较于MS组,NMO组女性患者所占比例更高(P=0.001)。在两组的分析中,NMO-IgG阳性率、视觉诱发电位异常率、脑脊液寡克隆带阳性率、脑脊液IgG-Index>0.7和脑脊液总蛋白增高存在统计学差异。在MS组的颅脑MRI中,约21.3%患者有脑干病灶,约是NMO患者的4倍(P=0.007)。对NMO-IgG阳性和NMO-IgG阴性的NMO患者分析,结果提示LESCLs与外周血CD4+/CD8+T细胞比值有统计学差异。
  结论:在MS和NMO的分析中,有一些综合性的指标可以提示NMO或者MS的诊断。而且LESCLs与颅内不符合MS的病灶,更加明确的提示NMO的诊断。
  多发性硬化(Multiple Sclerosis,MS)与视神经脊髓炎(Neuromyelitis Optic,NMO)是神经内科两大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突出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Kira J,2008)。最近几年的文献报道提示鼠LRG-47与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encephalomyelitis,EAE)的发病有关,且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 MS患者脊髓病症中LRG-47的人同源蛋白IRGM(Immunity-relative GTPase M)表达上调,提示IRGM可能与多发性硬化发病相关。MS和NMO同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临床表现也有很多相似性,IRGM是否与NMO发病有相关性目前亦未见报道。
  目的:本课题主要研究IRGM基因多态位点rs72553867和rs10065172与多发性硬化及视神经脊髓炎发病的相关性。
  方法:收集2007-2012年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门诊及住院的多发性硬化患者142例,视神经脊髓炎患者95例,对照组422例,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基因测序,并对各组样本进行IRGM基因多态性分析。
  结果:1.与对照组相比,MS组IRGM基因多态位点rs72553867的基因型分布(P=0.007)和等位基因频率(P=0.004)均有统计学差异。按性别分层,女性MS与对照组相比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有显著性差异,但男性MS无显著性差异。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A基因型携带者患MS的风险明显增高(OR=1.969,95%CI=1.275-3.039,P=0.002)。另一多态位点rs10065172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MS组和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
  2.与对照组相比,NMO组的IRGM的rs72553867与rs1006517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按性别分层,男性NMO与对照组的基因型(P=0.037)和等位基因频率(P=0.025)有统计学差异,而女性分组无明显差异(P>0.05)。
  3.与NMO组相比,MS组的IRGM的rs72553867与rs10065172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按性别分层,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IRGM基因多态位点rs72553867与MS的发病有明显相关性,CA基因型携带者的MS患病风险明显增高,尤以女性显著。而在NMO患者中,仅男性CA基因型携带者NMO患病风险增高。另一多态位点rs10065172与MS或NMO的发病无关联。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