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利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监测兔耳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组织的变化
【6h】

利用二次谐波成像技术监测兔耳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组织的变化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内容

1. 材料和方法

1.1实验动物

1.2实验仪器

1.3实验方法

1.4监测指标与实验方法

1.5 统计分析

2.结果

2.1 大体观察

2.2 温哥华瘢痕量表分析[40]:

2.3 二次谐波成像大体结果

2.4 瘢痕组织病理学观察

2.4 计算机图形分析

3、讨论

4.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二次谐波信号(Second Harmonic Generation SHG)的光学成像技术监测兔耳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组织的变化情况。
  方法:
  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术前1天用硫化钠溶液脱毛,生理盐水冲洗数次后,术日采用2.5%戊巴比妥钠耳缘静脉麻醉成功后,在兔耳腹侧面中部建立兔耳创伤模型,即在兔耳腹侧面去除兔耳皮肤及其软骨膜,保留软骨,直径约8mm的圆形创面,4个创面/耳,共64个创面,创面间距>2cm,术后予无菌敷料覆盖,每天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于术后7d、14d、28d、35d定期取材,将标本制成冰冻组织100um切片,直接在二次谐波成像仪下观察兔耳瘢痕形成过程中胶原组织的动态变化过程,相应的组织切片行病理学观察。
  结果:
  1、术后第7天,创面大部分被痂皮覆盖,创缘红肿明显,可见新生毛细血管生成,其新生组织在二次谐波成像仪下出现早期纤细、排列相对规则的胶原。
  2、术后第14天,大部分创面完成上皮化过程,并可见早期的粉红、质软的增生性瘢痕,新生组织在二次谐波成像仪下其胶原直径、厚度较前明显增大。
  3、术后第28天,创面上瘢痕增生达到高峰期,质地变硬,颜色变淡,其胶原在二次谐波成像仪下直径最粗,厚度最大,随着其胶原合成、相互交联的变化,排列无序。
  4、术后第35天,创面瘢痕部分软化变平,随着胶原部分降解,其直径、厚度较前缩小,排列渐趋规则。
  结论:
  1、兔耳可以成功建立增生性瘢痕模型。
  2、胶原纤维在瘢痕形成过程存在着动态变化过程。
  3、二次谐波成像技术可以定量表征皮肤瘢痕形成过程不同阶段的形态特征,有望用于在体监测活体生物组织皮肤创伤愈合过程,这将在临床医学应用中具有重大的研究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