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6h】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肾移植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引言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2.2诊断标准

2.3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2.4术前准备

2.5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方案

2.6手术方式

2.7术后免疫抑制方案及保肝治疗

2.8 临床疗效评估

2.9统计学处理

3 结果

3.1一般资料分析

3.2 安全性比较

3.3有效性比较

4讨论

5 总结

6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探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s,UMSCs)在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治疗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本组实验属于前瞻性、开放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对2011年10月-2014年2月我院收治的肾移植患者352例,将术后出现肝损害患者69例随机分为脐带MSCs+常规保肝药组和单纯常规保肝药(易复善+还原型谷胱甘肽)组两组,分组采用单纯随机分组法,其中女性30例,男性39例,年龄18-55岁,平均39.3岁。原发疾病中,高血压肾动脉硬化17例,多囊肾11例,慢性肾小球肾炎41例,术前均行透析治疗。其中发病距肾移植术后5d-16m。术前感染乙肝32例,其中HBsAg(+),HBeAg(+),抗~HBc(+)9例,抗HBs(+),抗HBe(+)及抗HBc(+)23例,术前未感染乙肝37例,平均尿毒症时间4.11年(3个月-10年),所有患者均为首次肾移植。本实验对象为选取352例肾移植术后出现肝损害的患者,共69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n=36)为常规保肝药+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n=33)为单纯常规保肝药(术前未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乙肝病毒DNA>10~5患者常规加用抗病毒治疗。观察指标为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酸转氨酶(AST)、血清总胆红素(T-Bil)等。
  结果:69例肾移植术后肝损害患者均得到20-40月随访,中位数31.1个月。治疗1周后两组ALT、AST、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周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两组ALT、AS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bil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3个月-1年),两组ALT、AST、Tbi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肾3年存活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其它不良事件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诱导肾移植术后受损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未发现严重不良事件,与单纯使用保肝药比较,具有一定优势,但本组例数较少,需长期继续进一步研究。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