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研究
【6h】

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其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语表

前言

一、牙本质敏感症的机制

二、常用的脱敏方法

三、纳米羟基磷灰石的研究现状

实验一: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制备及表征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结论:

实验二: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比表面积测试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实验三: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目的:
  牙本质敏感症是口腔临床常见的症状,尤其是对活髓牙进行基牙预备后,牙本质敏感更是不可避免。关于牙本质敏感的机制目前尚未明确,被广泛接受的为流体动力学理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脱敏剂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也不尽相同,而纳米羟基磷灰石因与人体硬组织的相似性及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越来越受到关注。本研究拟合成一种含有钾元素的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作为脱敏剂,并通过X线衍射仪、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钙磷比测试、透射电镜、比表面积测试等方法对其组成及性状进行分析,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方法:
  用化学沉淀法分别制备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通过X线衍射仪、傅立叶转换红外光谱仪、钙磷比测试、透射电镜、比表面积等方法对其组成及性状进行表征,并对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比较。
  收集完整无龋坏的上颌第三磨牙,制备牙本质磨片,分别用纳米羟基磷灰石、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涂布牙本质表面,扫描电镜下观察其封闭牙本质小管的效果及其进入牙本质小管的深度。
  结果:
  1.1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的XRD图谱出现标准纳米羟基磷灰石的所有衍射峰。
  1.2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的FT-IR图谱除出现磷酸根、氢氧根的主要波峰之外还出现对应碳酸根的波峰。
  1.3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的能谱结果出现的峰值对应为元素Ca、C、O、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能谱结果出现的峰值对应为元素K、Ca、C、O、P,计算两组样品的钙磷比均小于1.67。
  1.4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通过TEM观测到为六方柱状晶体结构。
  2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的比表面积大于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的比表面积,二者均大于纳米羟基磷灰石(nHA)的比表面积。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和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的孔径分布在纳米级范围,且孔径分布范围均大于纳米羟基磷灰石(nHA)。
  3扫描电镜下,四种不同处理方法均能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口,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深入到牙本质小管内部的深度大于其他三组。
  结论:
  通过对本实验合成材料的表征,证实合成的材料为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 HAp)和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在体外实验中,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CHAp)和掺钾碳酸纳米羟基磷灰石(K-CHAp)能够有效封闭牙本质小管,对预防和治疗牙本质过敏症有较好的疗效,效果优于单纯的纳米羟基磷灰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