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体脂肪分布对不同性别的非肥胖人群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6h】

体脂肪分布对不同性别的非肥胖人群心血管风险的影响

代理获取

摘要

目的:了解BMI超重及正常人群的体脂肪分布与其心血管危险因素的关系。
  方法:选择2001年5月-2013年7月于本院体检的1311名人员,其中男性558例(42.4%),女性759例(57.6%),年龄20-89岁(51.26±9.03岁)。按照亚太地区肥胖的BMI诊断标准分为男性超重组(293名)、男性正常组(265名)、女性超重组(288名)、女性正常组(465名)。采用双能X线测定上肢脂肪含量AF、躯干脂肪含量TF、下肢脂肪含量LF、全身脂肪含量B F、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BF%、上肢/全身脂肪含量比值AT、下肢/全身脂肪含量比值LT、躯干/全身脂肪含量比值 TT,并测定空腹血糖、血清脂类、血压,比较同一 BMI代谢异常与正常人群是否存在各组体脂肪分布差异,进行代谢与体脂肪分布的偏相关分析、代谢与体脂肪的回归分析、Frammingham模型所得10年心血管事件发生评分与体脂肪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1.在糖代谢方面,BMI正常男性出代谢正常及异常者体脂肪分布无差异,其他人群代谢异常者均表现出低 LT,女性组代谢异常人群还具有高 TT特点。(P<0.05)2.在血压代谢方面,男性代谢异常人群拥有较高BF%的,而女性中代谢异常人群则体现出低 LT、高 TT的特点。(P<0.05)3.血脂代谢方面,所有人群在代谢正常与异常组中都存在BF%的差异,另除了超重组女性,其他代谢异常人群均有低LT特点。除了超重组男性,其他代谢异常人群均有较高TF。(P<0.05)4.10年心血管危险因素与体脂肪分布相关分析表明除了 BMI正常男性,其他人群均提示LT与心血管风险负相关,TT则呈现正相关。
  结论:在非肥胖人群,血糖、血压、血脂三大代谢的异常与体脂肪分布有关,躯干脂肪较易堆积者更容易发生代谢异常,从而引起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同时LT对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有保护作用。因此筛查隐性肥胖对于糖尿病、高血压病等慢性疾病是有意义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