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负载胚胎干细胞抗原的DC疫苗对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6h】

负载胚胎干细胞抗原的DC疫苗对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分离、培养及DC疫苗的制备

材料与方法

结果

第二部分 负载不同抗原的DC疫苗在肝癌小鼠的免疫治疗作用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树突状细胞疫苗及其在原发性肝癌中的免疫治疗作用

致谢

展开▼

摘要

研究背景和目的:
  以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为基础的抗肿瘤免疫疗法已成为研究热点。肿瘤组织表达多种胚胎期抗原,与胚胎干细胞之间存在共同的抗原或细胞表面分子。本研究通过制备胚胎干细胞抗原且用其致敏树突状细胞制备DC疫苗,旨在观察负载胚胎干细胞抗原的DC疫苗在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中的抗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研究方法:
  1.通过联合rmGM-CSF、rmIL-4,培养C57BL/6J小鼠骨髓来源的DC,胚胎干细胞抗原或肝癌细胞抗原诱导其成熟,制成DC疫苗;流式细胞术分析胚胎干细胞抗原致敏的DC疫苗、肝癌细胞抗原致敏的DC疫苗表面分子CD11c、CD80、CD86表达情况;
  2.小鼠肝癌细胞株(Hepa1-6)4×10^6/只接种于小鼠腹部皮下,建立小鼠肝癌皮下移植瘤模型。根据不同抗原致敏的DC疫苗,设ESC-DC疫苗组、Hepa1-6-DC疫苗组、DC疫苗组和对照组(PBS组),每组10只小鼠,每周1次接种疫苗(2×10^6/只)或PBS(0.1ml/只),共3个治疗周期。每5天观察并记录各组小鼠皮下肿瘤的横径、长径,在任意肿瘤直径≥15mm,或开始出现肿瘤溃疡时处死所有小鼠,称量并比较各组肿瘤的质量。在治疗结束后5天ELISA法检测小鼠外周血清IgG含量;LDH法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epa1-6的细胞毒性杀伤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脾脏淋巴细胞中CD4+CD25+FoxP3+T细胞含量。
  结果:
  1.成功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DC,经流式表型检测,DC表面分子CD11c约占78%,ESC-DC表面分子CD80、CD86表达率(53.81%±4.48%、52.63%±5.83%)高于Hepa1-6-DC(46.57%±5.93%、42.88%±3.90%)、DC(35.04%±9.91%、34.67%±5.10%),p<0.05;
  2.动态监测各治疗组和对照组小鼠皮下肿瘤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肿瘤平均生长速度ESC-DC组  3.于治疗结束后5天,对荷瘤小鼠进行免疫学指标检测,结果显示:ESC-DC组外周血IgG分泌水平高于Hepa1-6-DC组、DC组、PB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77.99±6.43ng/ml、49.47±4.36ng/ml、40.61±5.17ng/ml、17.21±2.55ng/ml;ESC-DC组荷瘤小鼠脾脏淋巴细胞对Hepa1-6的细胞毒杀能力高于Hepa1-6-DC组、DC组、PBS组,在不同的效靶比例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流式检测脾脏CD4+CD25+FoxP3+ T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显示:ESC-DC组(5.94%±0.98%)明显低于Hepa1-6-DC组(8.39%±0.60%)、DC组(10.65%±1.06%)、PBS组(13.27%±0.96%),p<0.05。
  结论:
  1.胚胎干细胞抗原在体外能有效刺激小鼠骨髓来源的DC成熟,效果优于肝癌细胞(Hepa1-6)抗原;
  2.ESC-DC疫苗、Hepa1-6-DC疫苗能够诱导荷瘤小鼠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减缓肝癌小鼠皮下移植瘤的生长速度;
  3.ESC-DC疫苗对肝癌小鼠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优于Hepa1-6-DC疫苗及未经抗原致敏的DC疫苗,为ESC-DC疫苗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