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泛素连接酶Pirh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6h】

泛素连接酶Pirh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前言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分组

2.3 实验主要试剂

2.4 实验设备

2.5 实验方法

2.6 结果判定

2.7 统计学分析方法

第三章 结果

3.1 PIRH2在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及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

3.2 PIRH2表达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3.3 PIRH2在肾透明细胞癌、肾乳头状腺癌及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阳性表达的图片。

第四章 讨论

4.1 PIRH2在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及正常肾脏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4.2 PIRH2与肾细胞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及其意义

4.3 不足及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泛素连接酶PIRH2与肿瘤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检测PIRH2在肾细胞癌、肾脏良性肿瘤、正常肾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IRH2表达与肾细胞癌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探讨PIRH2在肾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4年5月于福建省立医院行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肾细胞癌标本110例,并经病理证实且临床资料完整。其中男71例,女39例,年龄27~78岁(平均55.4岁);按病理组织学分类:透明细胞癌93例,乳头状腺癌17例;病理分级按照1997年WHO的组织学分级:高分化56例,中分化35例,低分化/未分化19例;病理分期按照2010年AJCC的临床分期:I期47例,II期36例,III、IV期27例;淋巴结转移16例。肾脏良性肿瘤20例,其中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及肾嗜酸细胞腺瘤分别为15例、5例;收集因外伤等原因行肾切除的正常肾脏组织20例作为对照。所收集的全部病例在行手术治疗之前均未行放疗、化疗以及生物治疗,并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所有组织,常规石蜡包埋,4μm连续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肾细胞癌组织、肾脏良性肿瘤、正常肾脏组织中PIRH2的表达。
  结果:
  PIRH2在110例肾细胞癌中有76例阳性表达,表达率为69.09%,20例肾脏良性肿瘤中2例阳性表达,表达率为10%,20例正常肾组织中均未表达。PIRH2在肾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高于肾脏良性肿瘤(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肿瘤组织学分级(P<0.05)、临床分期(P<0.01)、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与病理类型、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相关性(P>0.05)。
  结论:
  PIRH2在肾细胞癌中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肿瘤的病理类型、直径及患者的年龄无明显相关性,提示PIRH2可能参与了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肿瘤的侵袭及转移有关。检测PIRH2的表达可成为肾细胞癌早期诊断及预后判断的一个重要分子标志,并有可能成为肾细胞癌药物治疗的一个新靶点。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