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6h】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英文缩略词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材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3、定义和判定标准

4、治疗方法

5、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早期死亡APL患者的基本情况

2、 APL早期死亡原因

3、 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一般情况比较

4、 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血常规比较

5、 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凝血功能比较

6、 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乳酸脱氢酶比较

7、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骨髓检查比较

8、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细胞遗传学比较

9、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融合基因比较

10、 APL早期死亡组与非早期死亡组FLT3-ITD突变比较

11、 APL早期死亡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诊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背景与目的: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一种特殊亚型,占AML的10%~15%。APL起病急,病情凶险,常常伴有严重的出凝血障碍,既往治疗效果不佳,随着对APL分子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与治疗理念的更新,全反式维甲酸(ATRA)及三氧化二砷(ATO)相继在APL的临床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使APL的完全缓解率和总体生存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然而,仍有10%~30%的初治APL患者发生早期死亡(入院后30天内死亡),成为制约APL患者获得长期生存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讨初治APL患者早期死亡的临床特点和原因,并分析其潜在的危险因素。 方法: 1、收集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初治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123例,分为早期死亡组和非早期死亡组。 2、了解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入院时的临床表现、血常规、生化指标、凝血功能、MICM分型、治疗情况、并发症、住院期间的病情变化等。 3、对早期死亡组进行死亡原因分析。 4、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Fisher精确概率法等,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法。 结果: 1、在123例初治APL患者中,24例患者发生早期死亡,早期死亡率为19.51%,男12例,女12例,年龄4~70岁,中位年龄47岁,13例死于例脑出血(54.17%),1例死于肺泡出血(4.17%),5例死于诱导分化综合征(20.83%),3例死于重度肺部感染(12.50%),1例死于急性左心衰竭(4.17%),1例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4.17%)。 2、单因素分析提示APL早期死亡的危险因素有:年龄、Sanz危险分层高危、初诊时高外周血原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乳酸脱氢酶、白细胞达峰值≥20×109/L、白细胞达峰值时间<7.5天、入院时DIC状态、低初诊纤维蛋白原值、低纤维蛋白原最低值、FAB分型M3b、FLT3-ITD突变。 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认年龄>60岁、Sanz危险分层高危、初诊时高外周血原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乳酸脱氢酶是APL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在我院123例初治APL患者中,24例患者发生早期死亡,早期病死率为19.51%,颅内出血是早期死亡的最主要原因。年龄>60岁、Sanz危险分层高危、初诊时高外周血原早幼粒细胞比例、高乳酸脱氢酶是APL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