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疗效观察
【6h】

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1.1恶性血液病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国内外现状

1.2替加环素的抗菌活性

1.3替加环素的代谢及抗生素后效应

1.4替加环素的临床用药现状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2.1研究对象

2.2治疗方法

2.3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2.4不良反应评价

2.5统计学处理

3结果

3.1临床特征

3.2病原学检查

3.3临床疗效

3.4不良反应

4讨论

4.1恶性血液病感染特点及国外高剂量替加环素应用情况

4.2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粒缺伴感染的临床结果分析

4.3 对替加环素耐药的致病菌耐药机制及现状

4.4高剂量替加环素的不良反应及死亡风险

4.5替加环素于18岁以下人群的应用情况

4.6不足之处

5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加环素治疗研究新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观察常规剂量替加环素与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性地研究了我院71例恶性血液病伴发热患者使用替加环素临床基本资料,其中56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15例患者应用高剂量替加环素治疗,常规剂量组替加环素的使用方法是初始剂量100mg,维持剂量50mg/次,每12 h1次,高剂量组替加环素的使用方法是初始剂量100mg,维持剂量100mg/次,每12 h1次,评价其疗效及安全性。
  结果:71例患者中的替加环素用药的平均时间是6.5d,总有效率为52.11%,其中37例有效,表现为发热等临床症状改善,体温高峰下降或降至正常,34例无效,体温不降或体温更高。替加环素常规剂量组、替加环素高剂量组2组患者有效率分别为51.79%及53.33%,其差异性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915)。从7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中,共分离出病原菌株67株,革兰阴性菌有55株,占82.09%,对替加环素敏感有48株;革兰阳性菌有10株,占14.93%,均对替加环素敏感;真菌2株,约占2.99%。从71例患者中检出25株多重耐药菌,其中18株显示对替加环素有很好的敏感性,分别是9株肺炎克雷伯菌、6株大肠埃希菌、3株鲍曼不动菌;4株对替加环素敏感性稍差,显示中度敏感,为3株肺炎克雷伯菌、1株脑膜脓毒性黄杆菌;另有3株肺炎克雷伯杆菌对替加环素敏感性很低,显示耐药。可做细菌学评价的只有27例患者,从中检出38株病原菌,细菌清除率63.16%。71例患者中替加环素皆是联用其他抗生素,分别是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使用率最高,达35.3%,碳青霉烯类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其次,各占19.2%,喹诺酮类占10.1%,万古霉素占9.1%,阿米卡星占5.1%。替加环素用药期间,最后被认定为其所引起的不良反应共有4例;标准剂量组中出现2例恶心、呕吐患者,1例腹泻患者,以止吐、止泻等对症处理后改善,可耐受;高剂量组中发现1位患者恶心、呕吐,予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可耐受。
  结论:对于恶性血液病粒细胞缺乏伴感染患者使用高剂量组和使用常规剂量替加环素治疗,感染均可较为有效地得到控制,且不良反应率较低,安全性良好。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