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
【6h】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患者的食管动力特点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附录

前言

对象和方法

1. 研究对象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1.3 GERC诊断标准[2]

2. 方法

2.1 高分辨率食管测压

2.2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2.HRM结果分析

2.1 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的分析

2.2 食管体部蠕动功能的分析

2.3 上食管括约肌功能的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胃食管反流性咳嗽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胃食管反流性咳嗽(GERC)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特殊类型,为慢性咳嗽的常见病因,严重影响人群的生活质量。GERC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确,因其诊断方法较不成熟,对以PPI为基础的抗反流治疗反应不佳,诊疗过程仍面临很大的困境。食管运动功能障碍是 GERD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不同类型的胃食管反流病之间的食管动力特点存在差异。本文通过对比 GERC患者、不伴食管外症状的 GERD(nSERD)患者及健康对照组之间的 LES、食管体部蠕动、UES的功能,进一步探讨GERC的食管动力特点,为该病寻找更为可靠、便捷的诊断方法,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案。
  方法:
  选取2014年0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就诊我院胃肠病研究所,明确诊断且均行HRM检查的GERD患者66例,其中36例患者具有咳嗽症状者为GERC组,余30例无食管外症状者为nSERD组;并选取18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比三组间的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及HRM的各项数据。
  结果:
  1.三组在性别、年龄、BMI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GERC组中不伴有消化道症状的病例占总数的75.0%(27/36)。
  2.所有 GERD患者中 LESP低于正常值的例数为33,为总数的50.0%, GERC组为44.4%(16/36),nSERD组为56.7%(17/30);对照组中为5.6%(1/18);三组间、GERC组与对照组、及 nSERD组与对照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0.002,P2=0.004,P3=0.000),而 GERC组与 nSERD组的差异无意义(P1=0.323)。三组间的 LESP差异有意义(P=0.026),其中 GERC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2=0.015),GERC组与nSERD组相近(P1=0.638),nSERD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3=0.016)。对照组的LES长度、LES松弛率、IRP4s均优于GERC组及nSERD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3.全部GERD患者中存在动力障碍的病例数为35例,占53.0%,其中以无效食管动力常见,为24例,占36.4%,间断蠕动与无收缩各为4例,占6.1%,远端食管痉挛3例,占4.5%;对照组中发现3例无效食管动力;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GERC组、nSERD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意义(P2=0.011,P3=0.012),而GERC组与nSERD组间差异无意义(P1=0.964)。在平均中断距离的比较中,三组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GERC组、nSERD组均显著长于对照组(P2=0,P3=0),而GERC组与nSERD组相近(P1=0.762)。三组间的无效吞咽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1),GERC组、nSERD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2=0.005,P3=0.010),而GERC组与nSERD组相近(P1=0.770)。三组间的平均DCI及DL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4.66例GERD患者中有11例患者的UESP低于正常最小值,占16.7%,其中GERC组为8例,占22.2%,nSERD组为3例,占10.0%;对照组中存在3例UESP低于正常最小值,占16.7%;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间的UES长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GERC组、对照组均明显短于nSERD组(P1=0.003,P3=0.006),而 GERC组与对照组相近(P2=0.727)。GERC组的UESP与对照组相近,而稍低于nSERD组,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GERC组的UES松弛率与另两组相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1.GERC患者的LES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LESP下降,与无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相似。
  2.GERC患者常出现食管体部蠕动功能障碍,最常见类型是无效食管动力,与无食管外症状的GERD患者相似。
  3.GERC患者UES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UES长度无反应性延长,但UESP下降不显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