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一期后路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
【6h】

一期后路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疗效观察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术后疗效评定

1.4 统计学方法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2 临床疗效评定

2.3 神经功能恢复情况

2.4 影像学检查情况

2.5 并发症情况

典型病例

讨论

4.1 跳跃型脊柱结核的特点

4.2 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

4.3 脊柱结核的复发及内固定的应用

4.4 手术方式和入路的选择

4.5 本组研究的不足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脊柱结核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
  回顾分析一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的临床疗效。
  方法:
  回顾分析了从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脊柱外科接受治疗的脊柱结核327例患者,其中17例跳跃型脊柱结核患者,约占5.2%,这17例跳跃型脊柱结核均在抗结核治疗后行一期后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该17例患者中男10例,女7例;年龄23-65岁,平均年龄47.2岁。病变部位分布均为2处,病灶累及胸椎5例,胸腰椎7例,腰椎3例,腰骶椎2例。术前根据ASIA(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美国脊髓损伤协会)脊髓损伤分级:B级2例,C级3例,D级7例,E级5例。行ESR(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血沉)检查、后凸角测量,术前血沉为25-56mm/h,平均44.24±7.68mm/h;术前后凸角为19.6°-51.2°,平均32.95°±8.95°。术后通过改良Macnab法、血沉检查、后凸角测量、Bridwell植骨融合分级、ASIA脊髓损伤分级和术后并发症来评定临床疗效。
  结果:
  17例患者均接受规律随访,随访时间为9-46个月,平均为18.8±10.5月,全部患者均规律服药,没有发现结核复发。术后末次随访改良Macnab法其中优11为例,良5为例,可1为例,优良率达到94%;术后一周血沉19-37mm/h,平均28.76±4.88mm/h,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血沉均在3个月内恢复正常,末次随访血沉11.53±2.96mm/h,与术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后凸角测量为15.14°±3.51°,术后末次随访后凸角为16.90°±3.53°,与术前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角度丢失<2°;所有患者在随访9个月内均获得骨性愈合,未发现有骨不连、内固定松动等情况,末次随访Bridwell植骨融合分级,Ⅰ级12例,Ⅱ级5例,ⅠⅡ级融合率为100%;末次随访所有患者的神经功能都有改善,ASIA脊髓损伤标准分级B级患者中1例改善至C级,1例改善至D级,C级患者中1例改善至D级,2例改善至E级,而7例D级患者全部改善至E级;术后有1例出现切口感染。
  结论:
  在规范的抗结核治疗下,一期后路行病灶清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跳跃型脊柱结核中,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是一种安全、简单的手术方式。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