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血尿酸与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6h】

血尿酸与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分析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附录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

2 临床和病理资料

3统计学处理

结果

1一般资料

2临床指标与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分析

3临床指标与IgA肾病分析

4临床指标与肾小球微小病变分析

5临床指标与特发性膜性肾病分析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尿酸与肾脏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研究

致谢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与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肾内科654例经肾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且满足eGFR≥60ml/min/1.73m2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肾小管间质病变半定量评分参考Katafuchi肾脏病理评分标准,肾小管间质病变积分0~9分,包括肾小管萎缩(0~3分),间质纤维化(0~3分),间质炎症细胞浸润(0~3分);肾小管间质病变严重程度根据半定量积分分为无病变(0分)、轻度(1~3分)、中度(4~6分)、重度(7~9分)。采用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各临床指标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相关性。将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分为正常组、病变组,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尿酸对肾小管间质病变的识别能力,并选择最佳的诊断界值。同时将IgA肾病、肾小球微小病变、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亚组分析,若提示血尿酸水平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独立相关,则进一步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血尿酸水平对小管间质病变的识别能力。
  结果:共纳入654例原发性肾小球肾炎患者,其中,肾小球微小病变145例(占22.2%), IgA肾病294例(占45.0%),特发性膜性肾病155例(占23.7%),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20例(占3.0%),非IgA型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31例(占4.7%),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9例(占1.4%);男性370例,女性284例。肾活检病理发现肾小管间质正常组144例(占22.0%),轻度病变组398例(占60.9%),中重度病变组112例(占17.1%)。在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中,血尿酸水平越高,肾小管间质病变越严重;同时,eGFR水平越低,肾小管间质病变越严重。年龄、高尿酸血症、eGFR水平下降与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独立相关,是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肾小管间质轻度病变的风险是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的1.743倍,出现肾小管间质中重度病变的风险是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的2.534倍;男性患者血尿酸在392.7umol/L水平,诊断肾小管间质病变,灵敏度45.2%,特异度60.3%,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在307.3umol/L水平,诊断肾小管间质病变,灵敏度47.7%,特异度71.2%。在IgA肾病亚组分析中,高尿酸血症、eGFR水平下降与早期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独立相关,是导致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其中,IgA肾病高尿酸血症患者出现肾小管间质轻度病变的风险是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的15.5倍,出现肾小管间质中重度病变的风险是血尿酸水平正常者的36.6倍;男性IgA肾病患者血尿酸水平在354.2umol/L水平,诊断肾小管间质病变,灵敏度79.4%,特异度80%,女性患者血尿酸水平在239.8umol/L水平,诊断肾小管间质病变,灵敏度84.3%,特异度54.5%。
  结论:1、年龄、高尿酸血症、eGFR水平下降与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独立相关,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较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出现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风险增加。2、高尿酸血症、eGFR水平下降与早期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独立相关,是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IgA肾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较血尿酸水平正常患者出现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3、血尿酸水平可以作为检测早期原发性肾小球肾炎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标志物,尤其在IgA肾病中具有一定的准确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