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程序性坏死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6h】

程序性坏死在大鼠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第一个书签之前

OLE_LINK2

OLE_LINK1

OLE_LINK3

OLE_LINK4

OLE_LINK5

展开▼

摘要

目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神经内科、外科常见的一种脑血管急症,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破裂。尽管动脉瘤手术和神经重症监护技术不断提升,但SAH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仍然很高。研究认为,早期脑损伤可能是SAH患者死亡和预后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
  程序性坏死(Necroptosis)是近年来提出的一种新的细胞死亡方式。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eceptor-interacting protein1,RIP1)、RIP3和混合系列蛋白激酶样结构域(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like,MLKL)蛋白在这种类型的细胞死亡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作用于RIP1、RIP3、MLKL的特异性抑制剂如Necrostatin(Nec)-1、GSK’872和Necrosulfonamide(NSA)可以显著抑制细胞程序性坏死。此外,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细胞死亡也被广泛认为是程序性坏死的最主要途径。研究发现,程序性坏死与多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缺血、脑出血和脑外伤等引起的脑损伤密切相关。SAH与这些疾病有部分相似的病理机制,但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细胞程序性坏死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作用尚未被深入研究。
  因此,本研究旨在明确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在SAH中的激活情况,揭示程序性坏死对早期脑损伤的影响,并探讨程序性坏死特异性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为SAH后干预细胞坏死提供新的靶点,最终提高SAH的治疗效果。
  方法:1)采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检测RIP1、RIP3和MLKL在SAH早期(72小时内)脑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同时使用碘化丙啶染色和电镜明确细胞死亡类型,获得SAH后脑组织发生程序性坏死的可靠证据;将动物随机分为Sham组、SAH+DMSO组和SAH+Nec-1组。在SAH后30分钟经侧脑室注射单一剂量Nec-1或者DMSO,通过评估各组动物的出血程度、神经功能状态、脑水肿和血脑屏障破坏等来评价Nec-1的神经保护作用;在Nec-1的神经保护机制研究中,通过Western 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和Bcl-2)、NF-κB p65亚基和MAPKs磷酸化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释放以及TUNEL染色进一步验证细胞凋亡水平。
  2)通过培养大鼠原代皮层神经元,采用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诱导建立SAH体外模型。检测Hb处理后各时间点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确定后续实验检测时间点;将培养神经元分为DMSO、zVAD(20μM)、NSA(2μM)、Hb(10μM)、Hb+zVAD、Hb+zVAD+NSA和Hb+NSA共7组,通过检测LDH水平和碘化丙啶阳性细胞数来评估细胞坏死,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氧自由基(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释放,Western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表达等来探讨NSA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机制。
  结果:1)在SAH早期(72小时内),大脑皮层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和MLKL表达显著增加,48小时达到高峰。免疫荧光共染结果进一步证实这些蛋白表达上调,并且主要位于神经元胞浆。
  2)经侧脑室注射单一剂量Nec-1可以显著改善SAH后的血脑屏障破坏、减轻脑水肿、减少坏死性细胞死亡,促进神经功能恢复,但不能减轻S AH严重程度。
  3)Nec-1显著抑制程序性坏死相关蛋白RIP1、RIP3和MLKL的表达、减少NF-κB核转录和炎症介质释放,同时降低ERK磷酸化水平,但对细胞凋亡活性没有显著影响。
  4)NSA显著抑制MLKL表达,降低Hb诱导的神经元死亡,提高细胞存活率,但对上游蛋白RIP1和RIP3没有明显抑制作用,也不能减少线粒体ROS聚积。
  结论:1)在SAH早期(72小时内),大脑皮层存在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激活,坏死细胞主要是皮层神经元,提示程序性坏死可能参与SAH后早期脑损伤。
  2)Nec-1治疗可以明显减轻大鼠SAH后的脑水肿、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减少细胞坏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这些结果表明,Nec-1可以减轻SAH后早期脑损伤程度。
  3)Nec-1在SAH后早期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是在不影响细胞凋亡活性的前提下,通过抑制RIP1磷酸化,阻断RIP1/RIP3/MLKL通路介导的细胞程序性坏死、减轻神经炎症和抑制ERK活性获得的。
  4)NSA明显减轻Hb诱导的神经元坏死,它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抑制坏死执行分子MLKL,进而阻断程序性坏死信号执行有关。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