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与运动倦怠的关系研究
【6h】

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与运动倦怠的关系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问题提出

1.2选题意义

1.3文献综述

1.3.1倦怠的基本概念辨析

1.3.2运动倦怠的形成模型研究

1.3.3运动员心理倦怠的测量

1.3.4运动员应激及其基本理论

1.3.5运动员自我效能及理论

1.3.6应激与自我效能的关系研究

第2章研究设计、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的问题与假设

2.2研究过程

2.3研究方法

2.3.1文献法

2.3.2问卷调查法

2.3.3实地考察法

2.3.4数理统计法

2.3.5逻辑分析法

2.4研究对象

2.5研究工具

2.5.1运动员倦怠量表

2.5.2运动员应激量表

2.5.3运动员自我效能量表

2.6施测

2.7方法与统计

第3章研究结果与分析

3.1排球运动员应激、运动倦怠和自我效能的基本情况分析

3.1.1排球运动员应激、运动倦怠、自我效能的性别比较

3.1.2排球运动员应激、运动倦怠、自我效能的主力与非主力比较

3.1.3排球运动员应激、运动倦怠、自我效能的运动等级比较

3.2排球运动员应激、运动倦怠和自我效能的Pearson相关

3.3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倦怠各因素的pearson相关分析

3.4排球运动员应激和自我效能对运动倦怠的影响

3.4.1模型的理论依据

3.4.2模型的验证——路径分析

第4章分析与讨论

4.1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和运动倦怠基本情况讨论

4.1.1排球运动员应激基本情况讨论

4.1.2排球运动员倦怠基本情况讨论

4.1.3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基本情况讨论

4.2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倦怠的相关关系分析

4.3排球运动员应激、自我效能对运动倦怠的影响分析

第5章结论与建议

5.1结论

5.2建议

第6章局限与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随着竞技体育不断发展,运动倦怠作为比赛训练的消极产物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运动员身上,严重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水平发挥和身心健康。为保证运动员有健康心理,完善排球运动心理训练理论体系,本研究对排球运动员的应激、运动倦怠和自我效能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并对三者关系进行进行探讨和验证。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福建省和江苏省232名排球运动员进行调查研究。研究主要结果如下: (1)排球运动员应激总体情况在性别、主力与非主力比较中不存显著差异,二级运动员与三级运动员具显著差异;(2)排球运动员自我效能性别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主力与非主力存在显著差异,二级与三级运动员之间差异显著;(3)排球运动员运动倦怠性别差异显著;在主力与非主力的比较中不存在显著差异;二级运动员与三级运动员存在显著差异;(4)排球运动员应激与运动倦怠呈显著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呈显著负相关;排球运动员倦怠与应激呈正相关,与自我效能呈负相关;(5)应激、自我效能与运动倦怠关系密切;应激可以直接对运动倦怠产生影响,也可以通过自我效能中介作用影响运动倦怠;建立的理论假设模型经回归分析检验,应激直接影响运动倦怠,路径系数为0.41;应激通过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影响运动倦怠,通径系数为-0.13。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