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从价值、语言、时间与解释的视角
【6h】

20世纪西方历史相对主义论析——从价值、语言、时间与解释的视角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研究对象:历史相对主义

1.2学术史回顾

1.3资料来源及分析框架

第2章历史相对主义的发展简史

2.1历史、历史哲学与历史相对主义

2.2历史相对主义的兴起

2.3历史相对主义的发展

第3章价值蕴涵的不可避免性

3.1从生活哲学到历史生活

3.2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3.3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第4章历史相对主义:语言与文化

4.1从语言分析到“不可通约性”原则

4.2修辞与话语建构

4.3文化语境中的相对主义

第5章历史时间及其可塑性

5.1内在的时间观

5.2生成的时间观

5.3结构的时间观

第6章历史解释的相对性及类型

6.1“指涉模式”的相对化

6.2解释的多元化

结论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展开▼

摘要

历史相对主义意指一种以怀疑历史知识的客观性为特征的史学流派,它认为历史不是实际发生的往事,而是史学家基于现实需要并蕴涵自身价值观的主观建构的话语。他们试图引入价值判断、分析词与物的关系、诠释时间的可塑性与探讨历史解释的多样性等,力求阐明职业史学家无法产生客观的历史知识、历史学亦无缘成为一门科学,藉此颠覆历史叙述的符合论与解构历史的真实性。20世纪西方史学实践表明,历史相对主义存在多重类型及表现。然而,此流派本身却是个多面向的矛盾体,它无法证明“自我指涉”的合法性。换句话说,“元叙述”的缺失不仅驳斥了历史的“宏大叙事”,而且宣称了建构历史知识的虚无主义。当然,历史相对主义丰富了历史编纂理论的意蕴,凸显了史学研究的主体性。同时,史学研究从认识历史真相扩展到审美情趣、道德伦理与政治正确等功能,实现了跨学科的方法论取向。就此而论,历史相对主义开阔了史学家研究的视野,有助于建立一种开放的、多元的与容忍异见的研究风格,培养相互理解的时代精神。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