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州人口与聚落研究
【6h】

福州人口与聚落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中文文摘

第1章绪论

1.1课题背景

1.2福州的历史概况

1.3课题的学术史回顾及研究视角

第2章从历史的角度看福州地区聚落的形成与发展

2.1近山平原是福州聚落最早形成地区

2.2滨海平原或内地远山平原聚落发展最为迅速

2.3小结

第3章福州人的来源及组成

3.1闽越人

3.2蛋民

3.3汉族

3.4畲族

3.5回族、蒙古族、满族

第4章历代福州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

4.1历代福州人口数量

4.2福州人口分布

第5章福州聚落的形态

5.1福州城市的形态

5.2福州的坊巷

5.3福州民居

5.4福州乡村聚落形态

第6章福州地名文化略考

6.1以方位命名的原则

6.2“因山为名”原则

6.3“因水为名”原则

6.4以具体地理实体为名的原则

6.5“因事名之”原则

6.6“年号地名”原则

6.7“以形得名”原则

6.8以姓氏、人物为名的原则

6.9合二为一的原则

结论

1.本研究所采用的理论及方法

2.本研究所提出的问题

3.创造性成果

4.应用前景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论文共分五个部分。 本文第一部分先从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化遗址及汉代治县论述入手,说明早期人口分布及聚落的形成关系,通过这二两个方面来论证近山平原是福州聚落最早形成地.但是这里要提到的是滨海平原或内地远山平原聚落发展最为迅速。 第二部分论述了福州汉民族的形成,也论述了曾经和现在生活于福州的闽越族、水上民族一蛋民、畲族和回族、蒙古族、满族等主要少数民族。 第三部分通过各种图表和数据论证历代福州人口数量及人口分布,说明自然环境与人口和聚落的关系。 第四部分为福州聚落形态的研究,首先叙述福州城市形态,而后研究福州的坊巷和民居,最后论述福州乡村聚落。 第五部分福州地名文化略考,分别叙述福州地名命名的9个原则。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