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论劳动的权利域——以劳动者的权利为中心
【6h】

论劳动的权利域——以劳动者的权利为中心

代理获取

目录

声明

摘要

第1章绪论

1.1关于权利本质的研究

1.2关于创设“权利域”的可行性

1.3关于本文的思路

第2章权利的哲学分析:创建权利域的理论基础

2.1权利是什么——本源追问

2.1.1权利的自然因素

2.1.2权利的社会因素

2.2权利的属性——创设权利域的依据

第3章劳动的权利域解析和判别

3.1前言

3.2劳动的权利域的概念解析

3.2.1“域”是什么

3.2.2从“域”到“权利域”

3.3劳动的权利域的特征

3.4劳动的权利域判别

3.4.1法律规范识别法

3.4.2法律关系识别法

第4章劳动的权利域构建

4.1劳动的权利域的基础:劳动权利体系

4.1.1我国法律规范确立的劳动权利体系

4.1.2我国学界的劳动权利体系

4.2劳动的权利域的构成

4.2.1第一层:劳动基本权

4.2.2第二层:劳动衍生权

4.2.3第三层:劳动再生权

第5章劳动权利域的价值

5.1权利保障的一般方法评析

5.2劳动的权利域中的权利保障

5.2.1确立和突出劳动基本权

5.2.2认识和促进劳动衍生权

5.2.3升华和回归劳动再生权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权利的哲学分析中,权利的自然因素是受理性约束的欲望,权利的社会因素是规范社群的冲突。从而可以归结出权利的普适性和开放性属性,两种属性中显现了权利的领域化趋势。劳动是人类的一项基本活动,本文选取劳动的领域进行权利的探讨。在劳动过程中关于劳动的权利概念、内容体系存在较大的争议,以致不利于劳动的权利保护。用系统理论对权利进行保护是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把劳动的权利看成一个动态发展的系统,并用一个标准进行认定,这对劳动权利保护的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我们把“权利”和“劳动”聚合成动态的系统——劳动的权利域,并把其分成三层,具体为劳动基本权、劳动衍生权和劳动再生权,可类比于“地心层”、“地表层”和“大气层”。为了突出劳动权利域的理论价值,通过验证“权利域”的理论假设和权利域的内部层次化的理论假设,我们创建了劳动的权利域的特殊权利保障体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