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与路径选择
【6h】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当代形态与路径选择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 论

一、研究缘起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理论指向与预期研究结果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理论嬗变的本然进路

第一节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先验自然主义范式---从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

第二节认识论思维方式中的“后形而上学主义”范式---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后期

第三节实践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历史总体主义”范式---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中后期

第四节“生存论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人本学主义范式---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

第五节实证方法论思维方式中的“泛逻辑主义”范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衍义进程中的实然困境

第一节辩证法的祛魅:带着枷锁的拙劣之舞

第二节辩证法的失落:非法嫁接之后的尴尬之境

第三节客观辩证法的恐惧:消解抑或在场的纷争之困

第三章奠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新范式的应然尝试

第一节概念的界定:一个可能性的区分与划界

第二节范畴的厘清:一个可能性的分割与融通

第三节体系的重构:一个可能性的嫁接与媾和

第四节运作的归宿:一个可能性的分层与界定

第四章重塑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范式的可然选择

第一节读解与诠释:有机嫁接之后的价值叙事

第二节运筹与祛除:思维激活之后的视域开启

第五章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衍义的进程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中国人的生活命运中获得了不同寻常的特殊显赫地位。而在对其“原生态”解读与超越的中国化的衍义进程中,所产生的某些“次生态”却差强人意的陷入预设的座架、虚假的繁荣之中,离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精神内核相去甚远,其应有的思想意蕴和理论旨趣没有得到有效的彰显。 当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沉闷的局面需要追问。论文基于对辩证法的学科尊崇、研究现状、现实运作以及研究意义的思考,结合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后思索”的方法以及比照、嫁接、融通的方式,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当代中国的衍义进程作一梳理和审视,勾勒出一个粗疏的逻辑线索,并剖析其陷入困境的成因,假以界定概念、厘清范畴、审视体系,以为范式的再塑作出奠基性的尝试,并就其生成逻辑的层面作出可然的诠释,以求入驻辩证法的三重境界,在反思中追求崇高,进而从学科发展的趋势发掘辩证法新的知识生长点。 在“回到马克思”,“走进马克思”的呼声之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被形形色色的空间、时间形态的语境话语所诠释,范式迭出递进着出场。而在诸多人看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个陈旧甚或乏味的话题,这缘于当代中国的语境中,辩证法似乎已经形成了一套天经地义的习惯性观念,获取了至高无上的王者权威,高人一筹的“话语权力”,乃至一些琐碎的思想都可用“辩证法”以倡其道,甚或已成为百姓常挂嘴边的戏谑之语。在这虚假的繁荣之中,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有意蕴的光芒并未得到有效的折射,当下辩证法沉闷的局面需要追问。 论文基于对辩证法的学科尊崇.研究现状,现实运作以及研究意义的思考,以较多的笔墨勾勒出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在中国的衍义轨迹及现实运作的困境,并渴求能找到一条走出困境的小径,也由此会作出些许不够成熟的尝试。文中试从概念的界定、范畴的厘清、体系的建构以及运作的归宿作出些许的探索,以期建构还辩证法之本真的体系,希求为可能性的范式作出可能性的奠基,希求能为彰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有的思想意蕴和理论旨趣提供一孔之见,以引它山攻玉之石。 全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导论部分主要涉及本选题的研究背景、现状、方法,目的以及可预期的成果。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遭遇后现代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实证主义抑或人文主义等思潮的挑战,不应简单的批判其诘难纯属无中生有,应以反思的心理不断地审视辩证法自身的“免疫力”。而对于中国化的辩证法范式迭出递进着的演变,更需在当时代的语境中分析成因、剖析利弊、厘清范畴、再塑真身,以求彰显辩证法应有的理论意蕴。结合本文研究对象的特殊性,采用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从后思索”的方法以及比照、嫁接、融通的方式,为可能性的范式作出可能性的奠基,以期能彰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应有的思想意蕴和理论旨趣。 第一章对近六十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进路做了统一的梳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解读与超越的衍义进程中,当代中国哲学界对其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递进产生了五种范式:物质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先验自然主义范式;认识论思维方式中的“后形而上学主义”范式;实践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历史总体主义”范式;生存本体论思维方式中的人本学主义范式;实证方法论思维方式中的“泛逻辑主义”范式。本章以此为视角,回顾和总结六十年来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研究的历史经验,勾勒出一个粗疏的逻辑线索,以便于从学科发展的趋势加以考察探寻其学理脉络、时代精神及未来的发展路径。 第二章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中国化衍义进程中的实然困境作出必要的审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被形形色色的空间、时间形态的语境话语所诠释,范式迭出递进着出场,而这诸多阐释产出的次生态中不乏扭曲辩证法应有意蕴的解读方式:以貌似合法性的预设去教条地“座架”马克思辩证法,使其沦为空缺根基的先验的预制模式、僵硬的理论体系,成为一种满足一己利益需要的成功秘诀和真理仓库,进而陷入“庸俗化”、“流俗化”的泥淖之中,在鄙视与讥笑之中终被讥讽式的定义为卑劣的“变戏法”。而通过对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之迷惘、逻辑学、辩证法、认识论同一之困惑,辩证法与自然科学融争之惶恐,阐明模糊界定,退避厘清,只会导致非法嫁接后思维逻辑的混乱。客观辩证法陷入消解抑或在场的纷争之中同样需予正视和厘清。本章通过对其现实运作和理论困境的发掘,寻找马克思主义辩证法陷入困境的成因,进而发掘辩证法新的知识生长点。 第三章是重点部分,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范式重塑作出些许奠基性的尝试。第一,概念的界定,提出一个可能性的区分与划界。通过对辩证法辩证法概念演绎逻辑的考究, 客观辩证法生存根基的解蔽,提出辩证律、辩证论、辩证观、辩证思维方式(辩证法)的划疆而治。第二,范畴的厘清:一个可能性的分割与融通。通过个案分析,希求能对感性、知性、理性,抑或常识层面、经验层面、超验层面;前逻辑、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抑或前辩证法、外延辩证法、内涵辩证法;本体论、认识论,抑或时间先在、逻辑先在做一尝试性的区分。同时认识到其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不同土壤中盛开着的智慧之花,辩证法要汲取更多的营养,才能有更坚实的生长点。第三,体系的重构:一个可能性的嫁接与媾和。通过个案分析,希求能对辩证思维方法、知性思维方法、具体科学思维方法、中国传统思维方法、应用逻辑以及哲学方法论、辩证观、辩证思维方法、知性思维方法实现有机的嫁接,借以塑造自觉的辩证思维方式。第四,运作的归宿:一个可能性的分层与界定。对辩证法做出了三重境界划分:作为一种描述方式的辩证观:作为一种思维方式的辩证法;作为一种精神家园的辩证法。指出辩证法的归宿更多地是获取一种认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并以此激发人民的想象力,批判力和创造力,凸显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供生存发展、安身立命的家园。 第四章是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范式重塑过程中作出的几点可然的诠释。在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理论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广而甚微”的契合点,加之中国现实变革的需要这种行动哲学、实践哲学为其提供合法性的辩护,在这种背景下,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迅速在这块肥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生根发芽源于二者共通性的融合,而融合之后的价值叙事就在于自觉调控传统思维方式中的不利偏向,实现民族思维方式的现代化实现与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有机嫁接,将会自觉的调控中国思维方式中的不利偏向,打造出中国特色的辩证法。同时也相应地要求运筹“奥卡姆剃刀”,祛除杂质,剃掉无意义的甚或“做秀”的累赘的东西,让真正属于辩证法的归属辩证法,而不属辩证法的不要滥用辩证法之名。而以专业工作者为领军人物,实现辩证法通俗化,使普通群众能够自觉地掌握辩证法,实现“从天国到人间”,从而达到精英辩证法与大众辩证法的良性互动,打造具有世俗关怀与大众指向的大众辩证法,亦将会为马克思辩证法的理论范式的重构提供必需的理性资源。 论文的最后一部分是结束语。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