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庄子时空观探析
【6h】

庄子时空观探析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绪论

第一章庄子时空观念的思想渊源——《易经》及老子的时空观念

第一节 《易经》的时空观念

第二节老子的时空观念

第二章庄子的超验时空观

第一节庄子对老子“道”体思想的继承发展

第二节“梦蝶与蝶梦”式的超验时间观

第三节“鲲鹏逍遥游”式的超验空间观

第三章庄子的辩证宇宙论

第一节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时空观

第二节相对性与绝对性的统一

第三节有限与无限的统一

第四章庄子时空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第一节与惠施时空观的比较

第二节庄子时空观的影响及启示意义

第五章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庄子以中国文化中特有的整体性体悟式直觉思维,探求与解读时间和空间问题,表现出对时空问题的独特思考与深邃洞见。 本文从超验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角度,挖掘庄子哲学思想中对时空问题的思考并定位庄子时空观。《易经》以辩证思维来谈时空,而老子以“道”为本源来谈时空,这都是其时空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思想来源。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道”体思想,从超验性的整体思维角度来阐释时空,表现为“梦蝶与蝶梦”式的时间观和“鲲鹏逍遥游”式的空间观。这种时空观是主体通过直觉性的体悟,超越常俗的时空思维,与万物相融为一而内化于人的精神上的主体时空境界。 表现为主体性、超越性、直觉性三个特点,表达出庄子追求“天人合一”而自由“逍遥游”的理想境界这一主导思想。庄子的辩证思维在时空观方面的成就包含朴素的自然时空思想和有限与无限、相对与绝对统一的辩证思想,在现代仍不乏启示意义。同时代的惠施与庄子思想相互辩驳、借鉴,本文通过庄子与惠施时空观的比较,来确立庄子时空观的地位并阐述其影响及启示意义。 庄子关于时间与空间问题的思考,以一种区别于常俗的思维方式来解读时空,既抽象又具体地从另一个思维向度来展示其主体精神的时空境界。时间和空间问题是哲学界和科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作为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庄子,其对时间、空间问题的思考探索散见于《齐物论》、《大宗师》、《庚桑楚》等文中。人们对庄子时空观念的挖掘和研究还不是很充分,许多内含于、以萌芽形式存在于庄子哲学思想中的时空观还是被忽略、遗忘甚至扭曲。因此,重新审视和解读庄子的时空观,成为正确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重要方面。本文从超验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角度来解读庄子的时空观,在探求庄子时空观的思想渊源的基础上,以中国文化中独特的整体思维和直觉智慧来定位庄子时空观。并把庄子时空观与同时代的惠施之时空观进行比较,使其有一个立体全面的展现。围绕这一主题,论文主要分四个部分进行了探讨。 第一部分,追溯庄子时空观的思想渊源,阐述《易经》及老子的时空观念。 任何一种思想观念都有其一定的渊源和基础。《易经》相传成书于西周初年,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朴素辩证思想因素,深刻地表现出中国古代思想家的理性思维智慧。《易经》认为万事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交易、相互转化的。这种联系不仅是现象之间,其内部也是紧密相关的,整体的观点中寓含了时空合一的宇宙生成观点。认为万事万物各自处于一定的空间位置上,按照该空间中事物相互运动所表现出的时间节律周期,和谐一致、周而复始的运动。《易经》的辩证思维对《老子》哲学思思想影响大,庄子的时空观念受其辩证宇宙论的启发亦匪浅。 庄子作为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时空观的形成和确立都受到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思想的影响。老子认为,“道”作为宇宙根源,不拘限于时空范围之内,是自然而然、无限循环的存在,“道无始终”。同时“道”作为万物的创造者,虽然自身是无始无终无限循环,但它是宇宙万物的时间起点与终点。“道体无限,万物有限”。通过“化生”、“归返”可以实现对道所表现的天地物我在时间空间上存在的转化与回归。老子的时空观是从“道”这一本体来体现的,表现在时空的无限性,和“物之转化”方面,是庄子哲学中时空观思想的重要来源。 第二部分,从超验思维的角度论述庄子时空观念。 庄子继承发展了老子的“道”的思想。两者的“道”有众多相似点但也有不同之处。在“道不可言说”、“道”的实在性、至上性和规律性等方面都是一致的。不同表现在,首先是“释道”方式的“道之无”与“道为一”的不同。在老子那里,“道”玄不可测,是“无”。在庄子那里,认为“道”是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其次是“循道”的不同:老子之“道”遵循的是一种“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法则,“自然”就是“道”,“道”就是“自然”。庄子的道论追求精神上“无所待”的逍遥游境界,即是获得精神上的超越与升华。表现为无所依傍的“逍遥游”。最后是“体道”的不同:老子主张“道法自然”,体道方法是“损之又损”;庄子追求无所依傍的心灵逍遥境界,所以主张“心斋”、“坐忘”方式从时间、空间上去超越,以达到一种“万物齐一”的境界。 庄子从超验性的整体思维角度对其时空进行分析,以新的视角来解读时空。其“梦蝶与蝶梦”式的时间观和“鲲鹏逍遥游”式的空间观,以中国传统哲学中的独特思维方式,进入到了“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庄周化蝶”与“蝶化庄周”,隐喻了庄子“万物一化”的思想。“梦为蝴蝶”使主体自我获得“物化”的体验,因而使人感悟到主体自我“物化”的意义。精神是从个体的角度来展开它的主体时空维度。“蝶梦为周”这一哲学思索更是体现出庄子超越时空界限的主客二体交融并实现思维角色的互换。作为主体的人在这样的“物化”时空转换中与万物浑然成为一体,思想的升华也在这种时空的超越中得以实现。这就是庄子“梦蝶与蝶梦”式的时间观,一种以自我主体思维的精神超越性的时间认识维度。它代表的是一种指向心灵的内向式的时间追求方向,源于并超越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而趋向于精神的观念世界。这种思维向度改变了人们普遍的对时间的思维方向,把人们对时间的外部式的感觉方式改变成了超越日常感觉和理性而直接认识和把握时间的内向式的体验方式。超验时间观带有鲜明的中国式的主体性、直觉性、超越性思维特点。 与时间观一样,庄子的超验空间观念也同样具有主体性、直觉性、超越性的特点。“以道观之”来体悟万物的思维向度,是主体性的空间思维方法,其目的则在于使人破除偏执,扩大视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问题。他认为万物没有“彼”与“此”之分,这种对事物存在及其空间的相对性的理解必然需要对万事万物予以超越的思维来达到。庄子试图用直觉思辩的思维方式,在对对象的“玄览”中,领悟和体认其变化的原因和规律,这些都是融感性与理性、直觉与思辩于一体的诗意思维的产物。庄子的空间概念,作为直觉思维的对象,融入了人的主体精神,体现出其哲学更高层次的超验性特点。庄周在这个无限的空间中,以直觉的思维来实现“物化”,进入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第三部分,从辩证思维的角度阐述庄子时空观念。 庄子时空观不仅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整体思维方式,而且其直觉性的辩证思维在时空观方面的成就本身就是一种超越时空的智慧结晶。庄子哲学中表现出来的辩证宇宙论思想,离不开他的“道”这个核心。认为“道”就是合乎自然规律的,天下万物没有不浮沉变化的,阴阳四时的运行,各有自己的顺序。宇宙自然规律和“道”都似乎不存在却存在,不见形迹却有神妙的作用,万物受养而不自知。时空除了有自然规律性外,还是运行不止的变化的。认为时空的久暂与大小,统统可以“齐”而为“一”。也就是说时间与空间在他看来是没有差别的。从宇宙生成的自然观到时空的相对性与绝对性、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都是为了阐述“道”这一思想而生发的。时空的无限性特征只有存在于有限的现实物质世界,在合于“道”的主观世界里超验的时空观才具有真正的无限性。在主观与客观的不同世界里把有限与无限辩证地统一起来,这是庄子辩证宇宙论的又一表现。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时空观和有限与无限相统一的辩证宇宙论在庄子时空观里是其思想智慧的精彩体现,在现代仍不乏启示意义。 第四部分,通过与惠施时空观的比较论述庄子时空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同时代的惠施是庄子的好友,两人思想相互激辩相互借鉴,《庄子》一书中记载了不少有关他的言论。对比庄子的时空观,惠施关于时间与空间的思想观念有不少是与庄子相似,但也有过犹不及之处。惠施有关空间无限延展、时空长短大小的相对性等方面与庄子观点相同。然而惠施却把这种相对性抹杀了绝对性。从哲学角度列举了与庄子同时及后来的思想家有关时空问题的思考,都可以在庄子时空观里找到渊源。可见其影响之大。而在众多涉及时空意识的的文学作品中,同样可以发现庄子时空观念的影子。 总之,庄子哲学思想中包含了对时空问题的独特思考与深刻见解,为人们看待宇宙世界提供了一种迥异的思维向度。他的时间与空间观念以其深刻的精神超验意识和偏于神秘的辩证思维,围绕着“道”这一核心,为我们打开了一个极其高远的生命境界。生命的时空存在来源于“道”,“道”是时空存在的根源。生命价值的实现是要循着“道”追求精神的“无待逍遥”。这是庄子对生命的深度关切的智慧体现,也是我们所急需构建的精神家园的一个指南。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