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
【6h】

基于致使范畴的现代汉语“使”字句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致使

第一节 什么叫致使

第二节 致使的认知解释

第二章“使”字句

第一节“使”字句与兼语句

第二节“使”字句语义、句法特征

第三节“使”字句表达致使的特殊性

第三章 致使与使令

第一节 致使和使令的语义参项

第二节 历时演变--使,让,叫语法化的过程

第三节 致使范畴的两个下位句式

第四章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使”字句

第一节“使”字句的习得水平测试

第二节 原因分析

第三节 教学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展开▼

摘要

本文力求在丰富的语料的前提下,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基础,在致使的范畴下来解释“使”字句的语义特征及句法表现。
   本文首先对致使进行了认知上的解释。它是一个“双事件结构”,又是一种施力图示,可以通过人类的隐喻机制拓展到抽象的认知领域。其次从“使”字句表达的致使情景为出发点,分析了致使者、被使者和结果的语义特征,用“事件域认知模型”和“有界无界”理论来解释句法上的特点。用致使者的意愿,被使者的控制度和结果的已然性未然性这三个语义参项分别考察“使”字句和使令旬差别。从历时演变的角度,找出“使”、“让”、“叫”从表达使令义到表达致使义的发展轨迹,“使”字句和使令句不论从句法上还是语义上看都是两种旬式的差别。最后,结合第二语言教学,通过“可接受判断测试”,得到学习者在习得“使”字句时的一些习得轨迹。从教材位置、母语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负迁移、目的语知识输入不足四个方面总结出汉语学习者产生偏误的原因。并从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过程中的教法和课堂练习方面给出建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