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现代性的漂浮——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流浪意象
【6h】

现代性的漂浮——当代中国流行音乐的流浪意象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中文文摘

引言

第一章 中国流行音乐的历史演变

第一节19世纪30、40年代的上海流行音乐

第二节20世纪80年代流行音乐的归来

第二章 流行音乐中的流浪意象

第一节 流浪

第二节 流浪意象

第三节流浪意象的表现方式

第四节中西流浪意象的异同

第三章 流浪意象与中国的现代性

第一节 中国的现代性和后现代性

第二节流浪意象文本分析

第三节现代性的漂浮:流浪歌曲所体现的中国现代性

第四章 我们这30年:媒介变迁与流浪意象

第一节流行音乐的媒介变迁

第二节国家主义媒介时代:流浪是否可能?

第三节新媒介时代:谁还在流浪?

结语 审美的乌托邦:流浪的虚幻结局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个人简历

致谢

展开▼

摘要

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对现代性的演化过程进行考察,是一个从相对静态的乡村文明向变动不居的城市文明演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原来以亲密的人际关系为纽带的熟人社会转变为喧嚣的都市的陌生人世界。就文化心理而言,相应于社会结构的现代性演化,人们的文化心理、价值观念和情感世界产生了巨变。传统社会的结构、等级秩序和共同的价值体系被瓦解,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在人们所获得的物质满足越来丰富的同时,心灵丧失了传统社会所提供的精神家园,处于被放逐的漂泊状态,他们常常被巨大的异化感、不安感和绝望感所笼罩。
   人们不可能长久的生存于这样一种孤独和焦虑的状态之中,不可能不去重新追寻慰藉自我心灵的社会归属感与文化认同感。这也就意味着在旧有的精神家园破灭之后,现代人处于一个寻找新“家”的路上。“在路上”是人类的基本存在状态,精神流浪标志了现代人的宿命。因此,“流浪”就成为当代文化景观中最为引人瞩目的意象之一。
   流行音乐作为大众文化纪录了当代心灵的漂泊与寻找,并且在它所创造的审美乌托邦中试图给予想像性的解决。本文旨在以当代中国流行音乐对流浪意象的呈现作为分析文本,以文化研究的方法分析探讨在媒介和社会变迁的历史语境中,这种意象的产生、发展和演化,描述它所承载的中国人的现代性体验,揭示中国现代性的谱系。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