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近自然园林法在滨海大道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应用——以晋江滨海大道为例
【6h】

近自然园林法在滨海大道植物景观营建中的应用——以晋江滨海大道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第一章导论

1.背景介绍

2.滨海大道植物景观研究综述

2.1相关概念阐述

2.2滨海景观

2.3沿海防护林

2.4滨海大道植物景观构成

3.近自然式园林研究综述

3.1国外内研究状况

3.2近自然园林概念及其理论支撑体系

3.3近自然园林的科学内涵、特征以及与生态园林的异同

3.4近自然园林营造原则和实现途径

第二章研究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

1.研究目的

2.研究意义和创新

3.研究内容

4.技术路线

第三章晋江滨海大道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1.研究区域自然概况

1.1地貌特征

1.2海岸地貌

1.3气候特征

1.4土壤分布

1.5植被

1.6矿产

2.晋江滨海大道概况

2.1现状概述

2.2历史演进

2.3滨海生态环境的保护

2.4林种现状

3.晋江滨海大道植物景观现状调查

3.1调查方法

3.2分析方法

3.3晋江滨海大道调查情况分析

3.4调查结论

第四章滨海大道植物景观营建

1.滨海大道植物景观改造实施原则

1.1因地适改

1.2分批分期地有序进行

1.3以植物造景为主

2.滨海大道植物景观改造实施方法

2.1植物景观群落的选取方法

2.2群落树种重要值分析

2.3典型植物群落分析

2.4结论

3.实例分析

3.1晋江滨海大道植物景观的营建

3.2栽植要点

4.效果分析

第五章结论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随着滨海的开发建设,滨海大道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海岸带上。晋江市滨海大道建成之后,沿海防护林带遭到严重破坏,沿路景观效果变差。本研究项目,欲对滨海大道林带进行适当改造,恢复植物景观的生态效益、美学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对晋江滨海大道植物景观进行样地调查可以得出,受海风直接影响的深沪湾区域,由于地形因素、沿海防护林生长周期因素以及滨海大道的建成使用,等等,都不利于以木麻黄林为基干林带的植物群落正常生长,从而致使植物景观严重退化。沿海防护林木麻黄生长普遍不良,究其原因主要是原迹地木麻黄林树种过于单一。本研究将深沪湾划分为强风区、过渡区、弱风区三大区域,在此基础上再对每个区域进行深入细分。调查结果显示,根据现有植物群落生长状况,结合自然条件,分段对滨海大道植物群落进行合理调整,将是即符合沿海防护林生长趋势,也符合晋江滨海大道植物景观美化的有效措施。 设计和建立近自然园林式的植物景观,关键就在于能否准确地把握地带性植物群落的结构特点,并在遵循园林植物配置一般原理、方法的基础上,加以协调、优化和应用。本文根据生物群落物种多样性的生态学原理,选择能客观反映植物群落景观质量的相关定量指标,从植物群落重要值分析的途径,提出将晋江滨海大道植物配置特点与地带性植被结构特征相结合的植物景观生态设计方法。 本文以近自然园林环境设计为依据,根据滨海大道所处的特定区域位置,充分利用大道四周已有的自然资源景观,结合多种园林造景要素对大道四周的园林用地实际进行园林绿化设计,强调生态环保的跨世纪主题,力求创造晋江滨海城市的特有风貌,使滨海大道成为晋江市园林绿化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晋江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科研措施。

著录项

  • 作者

    敖倩;

  • 作者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授予单位 福建农林大学;
  • 学科 园林植物与观赏园艺
  • 授予学位 硕士
  • 导师姓名 游水生,叶功富;
  • 年度 2009
  • 页码
  • 总页数
  • 原文格式 PDF
  • 正文语种 中文
  • 中图分类 园林设计;
  • 关键词

    近自然园林; 滨海大道; 植物景观;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