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无性系的评价
【6h】

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无性系的评价

代理获取

目录

文摘

英文文摘

声明

1.前言

1.1甘蔗花叶病概述

1.1.1甘蔗花叶病的危害

1.1.2甘蔗花叶病的病症

1.1.3甘蔗花叶病毒的分类及分布状况

1.1.4甘蔗花叶病毒的结构

1.1.5甘蔗花叶病毒侵染植物的细胞病理特征

1.1.6甘蔗花叶病毒侵染植株后的主要表现

1.2甘蔗抗花叶病转基因工程研究

1.2.1甘蔗花叶病防治难题

1.2.2基因工程育种技术的应用

1.2.3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植株的获得

1.2.4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抗病机制研究

1.3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的应用

1.3.1目前转基因作物种植的现状

1.3.2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土壤安全性初步探究

1.3.3转ScMV-CP基因抗花叶病甘蔗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前景

1.4本研究的目的意义及研究方案

1.4.1目的意义

1.4.2研究方案

2材料与方法

2.1供试材料

2.2方法

2.2.1材料的种植

2.2.2花叶病发病率调查

2.2.3甘蔗基因组DNA提取采用改良CTAB法

2.2.4转基因甘蔗ScMV-CP基因的PCR检测

2.2.5甘蔗农艺性状调查

2.2.6甘蔗品质性状检测

2.3数据分析

3结果与分析

3.1转基因甘蔗抗病性

3.2 2006年转基因甘蔗的农艺性状调查

3.2.1 2006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农艺性状表现

3.2.2 2006年转基因甘蔗在义乌的农艺性状表现

3.2.3 2006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品质性状表现

3.3 2007年转基因甘蔗的农艺性状调查

3.3.1 2007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农艺性状表现

3.3.2 2007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品质性状表现

3.3.3 2007年转基因甘蔗在义乌的农艺性状表现

3.4 2008年转基因甘蔗的农艺性状调查

3.4.1 2008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农艺性状表现

3.4.2 2008年转基因甘蔗在福州的品质性状表现

3.4.3 2008年转基因甘蔗在义乌的农艺性状表现

4 2006至2008年转基因甘蔗农艺性状的综合表现

4.1转基因无性系抗病稳定性

4.2农艺性状及产量表现

4.2.1转基因甘蔗与非转基因生长速度比较

4.2.2农艺性状综合表现

4.2.3产量性状综合表现

4.2.4品质性状综合表现

4.3农艺性状稳定性综合评价

5.结论

5.1转基因无性系的评价

5.2抗病性的评价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甘蔗花叶病是一种重要的世界性甘蔗病害,由甘蔗花叶病病毒引起。目前利用病毒基因培育抗病植株的可行性已在多种病毒、多种植物中得到了证实。本研究通过基因枪转化技术获得的转ScMV-CP基因甘蔗作为材料经国家转基因安全委员会批准,开展环境释放试验。通过多年多点的环境释放试验,对转基因无性系进行抗病性、工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在抗病性方面5个转SCMV-CP基因品系的抗病性明显提高,其中B48在三年四点试验中发病率仅为2.64%,表现高抗,其它四个转基因甘蔗也表现抗病,花叶病发病率低于30%,而原种发病率接近100%。通过PCR检测,经过六代种植,外源基因依然保留在转基因植株体内,说明其抗病性能稳定遗传给下一代。 2.由于抗花叶病能力的提高,5个转SCMV-CP基因品系的发芽整齐、苗期生长快,株高、节间长度、甘蔗蔗糖分,出汁率都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产量和品质性状都有明显改善,与原种相比,转基因甘蔗每公顷产量增加13.7%~93.6%,甘蔗糖份绝对值提高0.07%~1.25%,而其中以以B48表现最为优异。 3.通过多年多点试验的稳定性分析,转基因甘蔗品系都表现出了较好的稳定性,其中以B48和B51表现突出,在所有工农艺性状的稳定性分析中,B48综合评价最为优异。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