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从文学到电影——论姜文电影改编的主体性
【6h】

从文学到电影——论姜文电影改编的主体性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绪论

一、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现象概述

二、文学作品电影改编研究现状

三、“主体性”理论阐述及其对文学电影改编的影响

第一章 从小说到电影的审美嬗变

第一节 《阳光灿烂的日子》:个人成长记忆的移植

第二节 《鬼子来了》:切入历史的侧面,导出荒诞的想象

第三节 《太阳照常升起》:切换与重构

第四节 《让子弹飞》:同源改编的异质景观

第二章 姜文改编风格的主体性精神内核

第一节 主体生命体验的外化表现

第二节 后现代语境与自我意识的融合

第三节 主体身份性质转变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展开▼

摘要

电影自其诞生之初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文学作品的改编是电影创作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改编实践的日渐成熟,电影改编研究也百花齐放、蓬勃发展。其中诸多电影改编研究都关注到了从原著到改编电影的变化,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分析这个问题时,研究者却更多地把二者间的差异看作一种客观生成的结果,相对较少地从创作者的主观角度去思考这一变化的内在动因。而这一方面,有关作者的主体性研究则成为一个不可缺失部分。同时,姜文作为电影创作者,其改编作品从主题、思想、价值观都与原著产生巨大差异,其个人主体性在这个艺术再创作的过程中明显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本文将以姜文的电影改编为考察对象,对电影改编中的主体性问题进行审视和探讨。文章首先从横向上对姜文的四部作品与原著之间的审美差异进行比较分析,分别考察其个人成长记忆、文化思想、性别视角以及时代观念意识在电影作品中的反映,从而透视出姜文的电影改编与原著之间存在的主体性差异以及其疏离于集体共同意识之外的主体性认知。而后,文章纵向上,从个人生命体验的外化、主体思想意识与后现代主义语境的融合以及创作主体身份转移的影响三个方面,归纳姜文主体意识下总体的改编风格,同时折射出其风格背后的主体性精神内核所在。从而以点带面地反映出主体性差异如何影响电影改编实践,并最终认识到发挥主体性对电影改编的重要意义。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