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旧村复垦效益评价研究——以闽清县东桥镇为例
【6h】

旧村复垦效益评价研究——以闽清县东桥镇为例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研究内容与目标

1.5 资料收集与处理

2 旧村复垦政策概况

2.1 旧村复垦基本含义

2.2 政策实施原因

2.3 挂钩增减政策的制定与实施

3 旧村复垦效益评价体系

3.1 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3.2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

3.3 评价方法的选取

3.4 效益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

3.5 效益评价模型的建立

3.6 项目效益评价分值计算

4 效益分析—以闽清县东桥镇为例

4.1 东桥镇概况

4.2 研究区项目可行性分析

4.3 效益评价因子数据库的建立

4.4 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5 项目评价指标分析

4.6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4.7 运用模糊评判法对效益指标进行分析

4.8 项目效益评价结果分析

5 结论与讨论

5.1 结论

5.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展开▼

摘要

经济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进程加快,城乡建设用地占用了越来越多的耕地资源。为了更好保护耕地,维持土地结构,确保粮食安全,确保城镇化进程中,城镇建设占用的耕地得到补充,国土资源部出台了系列政策。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提出了:“鼓励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要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相挂钩”,国家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政策。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相挂钩的实际运作中,在经济效益的驱动下,许多地方出现重挂钩指标、轻耕地质量的问题。因此,对于项目实施产生的效益(包括社会、经济、生态)是大家关注的主要问题,也是比较有争议的问题之一。
  由于我国增减挂钩政策近期才提出来,仍处于尝试与探索阶段,尚无国外经验可借鉴,许多国内学者们对城乡增减挂钩政策开展研究并逐渐深入。目前国内学者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土地整理措施和运作模式、土地整理效益评价、政策执行过程中暴露出来的问题等,而对旧村复垦的研究尚为欠缺,因此本文以旧村复垦效益评价为研究主题,并以闽清县东桥镇为研究实例,探索旧村复垦中效益评价的因素及其发展趋势,为该类项目实施工作产生的效益(包含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提供一个评价方法,以引导更合理、科学的实施旧村复垦政策,将旧村复垦政策实施效益最大化。
  研究以闽清县东桥镇为范例,利用RS与GIS技术处理获得评价基础数据,采用特尔菲法、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建立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最终从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三个方面分别选取6个指标作为影响因子,并应用对比分析法、因果分析法、逻辑框架法等相关方法进行数据分析,对研究区旧村复垦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得出结论如下:
  通过旧村复垦,对闲置、废弃、低效利用的农村居民点拆旧整理,复垦为耕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同时,由于农田基础设施的建设、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使研究区居民收入得到一定提升。经过评价,研究区的综合效益评价分值从52.66增长为74.44,增长率达41.37%,从3A级升为4A级,该政策在研究区的实施产生了很好的效益。
  社会效益评价分值从40.54增长至73.85,增长率达82.13%,从2A级升为3A级,项目的实施有力支持了新农村建设,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得到了很大提升,土地结构的到了很好的改善,项目取得的社会效益明显。
  经济效益分值从53.37增长至76.88,增长率44.05%,从3A级升为4A级,研究区旧村大部分复垦为耕地;农民获得了一定补贴;将改造好耕地返回给农民生产种植;项目实施创造了一定的就业机会,在务农之余还可以获得一定额外收入,在旧村复垦后,研究区的经济效益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生态效益分值从53.00升为70.63,效益增长率为33.26%,项目实施改善了研究区内的水土保持、抗旱抗涝条件,增加了研究区耕地景观斑块的连续性,研究区项目政策的实施带来了较理想的生态效益。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