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常见菌草菌糠营养特性及抗营养因子研究
【6h】

常见菌草菌糠营养特性及抗营养因子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菌草的研究概况

2菌糠的研究进展

3抗营养因子的研究进展

4 CNCPS体系研究概述

5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

第二章 CNCPS分析常见菌草营养特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三章 常见菌草抗营养因子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四章 CNCPS分析常见菌草菌糠营养特性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五章 常见菌草菌糠抗营养因子研究

1材料与方法

2结果与分析

3讨论

4小结

第六章 常见菌草和菌草菌糠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表

1营养价值表编制方法

2表格形式与内容

3结果

全文结论

本研究的主要创新点

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致谢

展开▼

摘要

本文采用康奈尔净碳水化合物-蛋白质体系(CNCPS体系)对26种常见菌草和4种不同茬数的菌草菌糠进行营养价值评定,从常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组分和蛋白质组分三个方面揭示常见菌草和菌草菌糠的营养特性,分析了人工栽培菌草和野生菌草营养特性的差异性,研究了4种菌糠营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同时研究了26种常见菌草和4种不同茬数的菌草菌糠的植酸、氰苷、皂苷、草酸、总多酚及单宁等6种主要抗营养因子含量及4种菌糠抗营养因子的动态降解规律,建立常见菌草和菌糠营养成份数据库,旨在为畜牧业和菌草业科学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实验一:应用CNCPS体系研究了26种常见菌草的营养特性。实验从福建省内采集15种人工栽培菌草和11种野生菌草样品,应用CNCPS体系方法分析了26种菌草常规营养成分、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组分。结果表明:常规营养成分中,人工栽培菌草粗蛋白质(CP)平均含量(10.88%)较高,极显著高于野生菌草(5.06%)(P<0.01);26种菌草中,紫花苜蓿和紫色象草相对饲喂价值(RFV)值大于100,且人工栽培菌草RFV均值(79.20)较野生菌草(65.65)高20.64%(P<0.05);野生菌草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的平均含量较人工栽培菌草分别高12.24%(P<0.05)和40.79%(P<0.05);碳水化合物与蛋白质组分中,人工栽培菌草碳水化合物组分C(CC)含量(32.21%)较野生菌草(46.15%)低43.28%(P<0.01),人工栽培菌草蛋白质组分A(PA)含量(28.53%)较野生菌草(22.37%)高27.54%(P<0.05),人工栽培菌草蛋白质组分C(PC)含量(16.87%)较野生菌草(26.30%)低55.90%(P<0.05)。
  实验二:研究分析了26种常见菌草抗营养因子含量。结果表明:26种菌草中,植酸、氰苷、皂苷、草酸、总多酚及单宁含量最高的分别是热研5号柱花草(19.08g/kg)、拟高粱(113.13mg/kg)、紫花苜蓿(8.79g/kg)、闽牧6号杂交狼尾草(4.23g/kg)、芒萁(7.37g/kg)及芒萁(6.23g/kg);含量最低的分别是稻草(0.50g/kg)、荻(6.69mg/kg)、斑茅(0.19g/kg)、热研3号柱花草(1.12g/kg)、串叶草和斑茅(1.39g/kg)及斑茅(0.52g/kg);人工栽培菌草植酸、皂苷和草酸的含量均值较野生菌草分别高了6.33%、61.04%和12.82%,野生菌草氰苷、总多酚和单宁的含量均值较人工栽培菌草分别高了28.85%、20.23%和28.72%。
  实验三:应用CNCPS体系研究了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及茶树菇4种菌糠营养组分动态变化规律。本实验4种菌糠均是以菌草为培养基。其中,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菌糠为采菇一茬、二茬、三茬后的菌糠,茶树菇菌糠为采菇一茬、二茬后的菌糠。结果表明: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及茶树菇等4种菌糠的粗蛋白质(CP)、粗脂肪(EE)、非蛋白氮(NPN)、可溶性蛋白(SCP)、淀粉(Starch)、碳水化合物组分A(CA)、碳水化合物组分B1(CB1)、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蛋白质组分A(PA)、蛋白质组分B1(PB1)及蛋白质组分B2(PB2)营养优势组分的含量随着采菇茬数的增加呈线性提高,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及茶树菇4种菌糠的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酸洗木质素(ADL)、碳水化合物组分C(CC)和蛋白质组分C(PC)等较难降解营养组分的含量随着采菇茬数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研究表明,紫孢平菇和小平菇菌糠的营养价值优于黄平菇和茶树菇菌糠。
  实验四:研究了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及茶树菇4种菌糠的抗营养因子含量的动态降解规律。结果表明:紫孢平菇、小平菇、黄平菇及茶树菇4种菌糠的6种抗营养因子(植酸、氰苷、皂苷、草酸、总多酚和单宁)含量随着采菇茬数的增加呈线性下降。在4种菌糠中,黄平菇第一茬菌糠植酸和草酸含量最高,分别为12.73g/kg和2.16g/kg;茶树菇第一茬菌糠氰苷、总多酚及单宁含量最高,分别为56.16mg/kg、2.49g/kg和1.86g/kg;紫孢平菇第一茬菌糠皂苷含量最高为0.46g/kg。
  实验五:常见菌草和菌草菌糠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表。本章对常见的26种菌草和4种菌草菌糠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进行归纳,并建立常见菌草和菌糠营养成分及抗营养因子表,为畜牧业和菌草业提供科学支撑。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