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福州市居住区景观树木多样性研究
【6h】

福州市居住区景观树木多样性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第1章研究综述

1.1 居住区树木

1.2 相关研究与现状

1.3 研究意义

第2章 研究方法

2.1 取样调查方法

2.2 居住区树木生物多样性分析方法及指标

2.3 数据分析方法

2.4 居住区分类

第3章 居住区树木结构分析

3.1 研究区域概况

3.2 福州市居住区景观树木的概括

3.3 不同年代组居住区景观树木的构成

3.4 各年代组居住区景观树木的构成

3.5 居住区景观树种选择和年代影响

第4章 居住区景观树木多样性分析

4.1 居住区景观树木的生物多样性

4.2 居住区景观树木的AHP景观定量评价

4.3 居住区景观树木和城市时空演变

4.4 居住区景观树木的AHP景观评价与城市发展的时空联系

4.5 居住区景观树木多样性的其他影响因素

第5章 社会发展与居住区景观树木

5.1 国民经济的发展与城市景观的提升

5.2 居住区的建设与社会生态系统的营造

5.3 相关政策与法规

5.4 居民的生态意识

第6章 研究总结

6.1 主要结论

6.2 研究建议

6.3 研究创新

6.4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展开▼

摘要

随着城市发展,居住区中的景观形式也在不断变化。而其中景观树木不仅是最重要的自然景观元素,也是城市森林系统的一部分,因此其存在的意义不仅体现在景观价值上也体现在其生态功能上。为了研究居住区中景观树木的状况,并分析城市发展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对其的影响,本文在指定居住区年代和相对城市环线位置的条件下采用随机抽样法,对福州市辖区内36个居住区的景观树木构成和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36个居住区中共有12694棵155种景观树木,隶属于42科和97属。在树种构成分析中,将居住区按其所建成的年代分为4个年代组,A组(1995年-2000年)有64个树种,共1837棵。B组(2001年-2005年)、C组(2006年-2010年)、D组(2011年-2015年)分别有68、90、100个树种和1643、4543、4671棵树。而按照居住区相对于城市环线的位置进行划分的3个空间组中,1组(城市第二环路以内)居住区中有102个景观树种,共4029棵,2组(城市第二、三环路之间)居住区中有106个景观树种,共4712棵,3组(城市第三环路以外)居住区中有102个景观树种,共3953棵。经过树种结构分析得出,这个3个空间组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趋势和关联。通过对不同时间段居住区中景观树木的结构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早期居住区中的景观树木结构存在树种单一、常见树种优势过大、树种配比失衡等现象,而这些现象在晚期的居住区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在对整体树种构成的分析中,将树种按常见程度分为6个组,标志(Signature)组有20个树种,共7593棵。优势(Dominant)组、常见(Common)组、少见(Occasional)组、稀有(Rare)组以及孤生(Solitary)组分别有17、18、50、38、12个树种和2383、1233、1300、173、12棵树。优势组树种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表明福州市居住区在景观树种的选择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倾向。
  在对不同年代组居住区以及全体居住区中景观树木结构进行对比后发现,C、D组居住区中的景观树木在树种结构上具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而B组的结构则介于A组和C、D组之间。因此,本文推测在B组居住区的所处的年代是一个景观树木结构变化的过渡期,而这种变化最直接的来源可能是树种选择的倾向发生了变化。在此假设上进行的不同年代居住区的树种选择分析表明,B年代组所处的时期正是一些旧树种逐渐被冷落,新树种逐渐被选用的时期,而之后的年代里无论是树木结构还是树种选择上都趋于稳定,变化幅度较小。
  最后进行的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居住区景观树木多样性与其所处的城市梯度之间,同样没有明显的关联,这某种程度上说明了福州市景观树木在城市空间的分布较为均衡,既没有出现市中心居住区生态功能短缺的现象,也没有出现生态资源集中于市中心的现象。福州市居住区中景观树木多样性相比于城市森林系统较发达的城市还存在差距,尤其是旧居住区中的景观树木拥有更低的物种多样性和更低的树木分布,在树种选择上也更为单一。此外研究还发现取样居住区中存在一部分安置房居住区,而其中景观树种多样性要显著低于同时期的非安置房居住区。在此基础上选择物种多样性、观赏特征多样性、开花季节多样性、生长类型多样性和景观维护系数作为评价标准来建立AHP评价模型。评价分析结果表明,福州市新型居住区中景观树木的生态价值和观赏价值普遍要高于老旧居住区中的树木,并在20年来呈现出逐渐增长的趋势,这也说明了景观设计者对生态景观的认识和城市居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逐年提高。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