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徐霞客对广西地理研究的贡献
【6h】

徐霞客对广西地理研究的贡献

代理获取

目录

封面

声明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2 徐霞客广西之行的缘起

2.1 徐霞客广西之行的历史背景

2.2 家庭背景

2.3 个人因素

3 徐霞客广西之行的路线

3.1 桂东北之行

3.2 桂北及桂东南之行

3.3 桂西南之行

3.4 桂西北之行

4 徐霞客对广西自然地理研究的贡献

4.1 对岩溶地貌学研究的贡献

4.2 对流水地貌研究的贡献

4.3 对水文地理研究的贡献

5 徐霞客对广西人文地理研究的贡献

5.1 对农业地理研究的贡献

5.2 对文化地理研究的贡献

5.3 对经济地理研究的贡献

5.4 对聚落地理研究的贡献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徐霞客游记》是我国古代地理学家徐霞客三十年野外考察的真实记录,是一部极具科学研究价值的地理著作。徐霞客在广西考察近一年时间,几乎走遍了广西,留下了详实的记录——《粤西游记》,是古代历史上第一部详细记述广西地理及社会现象的著作,内容的详实度、可信度都很高,对现代广西地理的研究具有极高的价值。
  本文在广泛阅读相关文献的前提下,从当时的社会背景、徐霞客的家庭背景及其个人因素三方面分析徐霞客广西之行的缘起。仔细品味《粤西游记》原文,把徐霞客在广西的考察分为四个部分,即桂东北、桂北及桂东南、桂西南、桂西北,从而整理出徐霞客在广西旅行考察的路线。在此基础上,论述徐霞客对广西自然地理研究和人文地理研究的贡献。
  通过阅读、分析《粤西游记》,本文主要从岩溶地貌、流水地貌、水文地貌三方面总结概括徐霞客对广西自然地理研究的贡献。第一,指出当今很多的岩溶术语是徐霞客在广西考察地表岩溶形态时所命名的,或者根据徐霞客的描述逐渐演变的,如石芽和溶沟、落水洞和竖井、岩溶天窗、峰丛和峰林等;结合现代科学考察的成果,查证出徐霞客对广西洞口朝向、洞穴大小、形态、气候、用途、洞穴命名缘由和洞穴生物的记述准确性很高及其对地下河成因、走向已有初步认识,指出徐霞客在荔枝岩、弹子岩等洞穴所见到的形如弹丸的小石块就是穴珠;认为徐霞客对广西不同地区的岩溶地貌的比较研究,结论与当今的科学考察的结论一致。第二,指出徐霞客认识到流水对山体、岩石有侵蚀、堆积作用,并受水流大小、水深等因素的影响。第三,由徐霞客对广西水文地理的记录,可知徐霞客对广西河流进行过详尽的溯源考察,分析不同地区河流的河床是存在差异的,并指出河流在古代就被人们用来划分地区的界线。
  本文主要从农业地理、文化地理、经济地理、聚落地理等方面概括徐霞客对广西人文地理学的贡献。第一,得出明末广西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桂北地区的旱地上分布有小麦、胡麻等,指出广西有很多稀有的物种,如观音竹、黄鼠、柿狐、竹豚等,分析出物种的产生和生长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二,可知广西独特的饮食文化和特有的民族风情受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第三,得知广西南丹、河池等地的银、锡等矿藏丰富,明末开采技术已成熟,但成品成色较差;指出部分地区造纸业、纺织业等手工业发展速度很快,技术较高;得知广西各地经济贸易情况受到当地地形、物产、聚落、人口等因素的影响。第四,指出明末聚落选址和聚落规模受地形、河流、水源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很大,交通、民族风俗等因素对其也有一定的影响;分析出民居建筑的风格、材料主要受当地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也影响着部分地区的建筑风格。
  徐霞客对广西四百多年前的地理现象和社会现象的记录,为广西历史地理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也为广西现代地理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徐霞客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地理学者的成长,是当今地理学者的精神食粮。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