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
【6h】

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和白三烯的变化及意义

代理获取

目录

重庆医科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符号说明

摘要

前言

第一章慢性荨麻疹过敏原的生物共振检测

第二章慢性荨麻疹的生物共振治疗

第三章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清组胺的变化

第四章慢性荨麻疹生物共振治疗前后血清白三烯的变化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变态反应性疾病治疗进展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慢性荨麻疹是临床上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复杂,临床上治疗较困难。为此本文探讨使用生物共振治疗系统对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分析慢性荨麻疹的过敏原分布状况及数目;监测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变化以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采用镜像反转测试法检测过敏原,将痊愈、显效、微效、无效患者、以及总有效(痊愈加显效)与总无效(微效加无效)患者之间的过敏原分布及过敏原数目进行比较;将过敏原生物波逆转、放大后输回人体,对40例慢性荨麻疹患者进行脱敏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组胺及白三烯的含量。 结果:痊愈、显效、微效、无效患者之间过敏原分布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与总无效患者之间过敏原分布亦无显著性差异,总有效患者过敏原数目较多,总无效患者过敏原数目相对较少;患者血浆中组胺和白三烯含量治疗前升高,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血浆组胺含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白三烯血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生物共振治疗对参与慢性荨麻疹病理生理过程的炎症介质有一定的影响以及生物共振治疗慢性荨麻疹的有效性。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