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暴力危险因素评估及个体认知行为干预
【6h】

暴力危险因素评估及个体认知行为干预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暴力危险因素评估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暴力个体认知行为干预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4.小结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攻击行为相关因素的研究现状与干预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从多因素的角度评估暴力的危险因素,以个体目前存在的、急需解决的暴力危险因素为切入点,初步探索暴力个体认知行为干预措施,为暴力的预测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第一部分:采用对照研究方法,收集51例暴力罪犯和50例非暴力罪犯,应用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及既往暴力相关因素调查表、明尼苏达多相人格调查表(MMPI)、社会支持量表(SSS)、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防御方式问卷(DSQ)、自尊量表(SES)、冲动行为量表(IBS)、外显攻击行为量表(MOAS)进行调查和测试。 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的50名(有一例因故中途退出研究)暴力罪犯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名,依据第一部分暴力犯罪危险因素的评估结果,针对暴力罪犯个性及心理缺陷和不良环境,制定出适宜的个体化认知行为心理干预方案对干预组进行矫正,应用罪犯改造质量综合评定表、SES、MMPI、SCL-90、DSQ、IBS、MOAS,分别对两组于干预前和干预后第4、8、12周末评定。 结果: 第一部分:(1)51例暴力罪犯实施暴力行为共造成76人伤亡,其中死亡41人;伤害朋友、邻居和陌生人较多;暴力攻击手段多为刀、徒手及下毒;暴力发生场所多在娱乐场所、社区等地。 (2)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有以下特征,如:明显年龄偏低、多无业、文化低、月收入少(P<0.01);多有酒精滥用史、家庭结构不完整、早年受父母虐待、不良教养方式(P<0.05);大多具有既往攻击行为史、家族犯罪史、不良应急事件、既往违法行为史、自杀未遂史(P<0.01);MMPI的D、Pa、Pd、Si分量表评分较高,尤以Pd、Pa分明显(P<0.01):社会支持总分较低(P<0.05),其中客观支持分、对支持的利用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SCL-90总分显著增高(P<0.01);家庭环境娱乐性、组织性评分较低(P<0.05),家庭环境亲密度、成功性显著较对照组低(P<0.01);自尊总分显著较低(P<0.01);不成熟防御、投射、被动攻击、潜意显现、抱怨评分明显较高(P<0.01),而理想化、隔离则较低(P<0.05);冲动行为的认知性评分较高(P<0.05),无计划性、动机性、总分的评分显著较高(P<0.01);外显攻击行为的身体攻击分、言语攻击分、愤怒、敌意、指向自我的攻击、总分显著较高(P<0.01)。 (3)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多次攻击行为史、MMPI的Pd、Pa高分、不成熟防御方式、冲动行为高分、攻击行为高分、社会支持低分是暴力犯罪的危险因素。 第二部分: (1)与干预前相比,干预组表现为:干预8周后改造质量明显改善(P<0.01);干预4周后不成熟防御方式、SCL-90敌对、偏执评分明显降低(P<0.01),自尊评分明显增高(P<0.01);干预8周后MMPI-Pd、MMPI-Pa、不成熟防御方式、SCL-90敌对、SCL-90偏执、攻击行为总分、冲动行为总分比干预前显著降低(P<0.01),自尊评分显著升高(P<0.01);干预12周后MMPI-Pd、MMPI-Pa、不成熟防御方式、SCL-90敌对、 SCL-90偏执、攻击行为总分、冲动行为总分显著降低(P<0.01),自尊评分显著升高(P<0.01)。(2)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表现为:干预后第8、12周末改造质量评分增高(P<0.01)。在第8周末MMPI-Pd、MMPI-Pa、不成熟防御方式、SCL-90敌对、偏执、攻击行为总分、冲动行为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自尊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且以第12周末明显(P<0.01)。 结论: (1)具备以下特点者,发生暴力的危险性较高:无业的青年男性;既往史中曾有多次暴力行为、多次冲动行为、处理应激事件困难、强烈即刻满足的欲望、反社会人格特点及缺乏社会支持、儿童时期曾遭受虐待;暴力行为前常有刺激诱因、暴力后缺乏后悔、对己不利事实持续否认;心理病态如强烈的敌意、嫉妒、偏执观念、缺乏自我控制、反复的暴力威胁、不稳定的自尊等;环境中有不良刺激或突发事件出现的可能、酒精滥用或药物滥用、社交困难和缺乏支持、不良的家庭环境。多方面暴力犯罪危险因素导致了暴力罪犯社会认知的偏差是暴力发生的重要机制。(2)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社会认知一行为干预可提高暴力罪犯改造质量,可减少暴力犯罪危险因素,降低暴力犯罪的发生率。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