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经外膜缓释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6h】

经外膜缓释雷公藤内酯醇抑制兔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实验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英汉缩略语名词对照

声明

摘要

前言

1材料和方法

1.1实验材料

1.2实验方法

1.3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大体观察

2.2组织形态学染色结果

2.3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2.4 TUNEL染色结果

3讨论

3.1自体静脉移植动物模型的建立

3.2移植静脉再狭窄的机制

3.3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血管内膜增生的机制

3.4经血管外膜途径给药的可行性

4结论

附 图

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一)血管重建术后再狭窄的防治现状

文献综述(二)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与血管再狭窄

致 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展开▼

摘要

目的:探讨雷公藤内酯醇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和诱导VSMC凋亡,从而抑制自体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作用机制,以及经血管外膜用药的可行性。 方法:健康雄性家兔24只,体重2.0~2.5kg,随机等分为3组,建立颈静脉--颈总动脉间置血管移植模型,血管吻合完成后各组给予不同处理。空白对照组:移植血管不给予任何处理;F-127多聚凝胶对照组:在移植血管外膜涂抹含二甲亚砜(DMSO)0.1ml的20%液态F-127多聚凝胶0.5ml;实验组:在移植血管外膜涂抹携带雷公藤内酯醇300 μ g的20%液态F-127多聚凝胶0.5ml。术后2周获取血管桥,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移植血管内膜增生情况,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测量移植静脉内膜及中膜厚度,并计算内膜增生程度(内膜/中膜),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桥PCNA、Bc1-2、Fas的表达,TUNEL法检测标本中VSMC凋亡的水平。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比较采用SNK-q检验。 结果:成功建立兔自体静脉移植模型。术后2周,组织形态学观察及计算机图像分析发现,空白组和F-127对照组内膜明显增厚,内膜增生程度明显,而实验组内膜厚度及内膜增生程度小于其他各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PCNA和Bc1-2的表达,与空白组和F-127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Fas的表达,实验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TUNEL阳性细胞率比空白组和F-127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以上各数据空白组和F-127对照组之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结论:1雷公藤内酯醇能抑制VSMC增殖,PCNA的表达减少;抑制凋亡抑制基因Bc1-2表达和促进促凋亡基因Fas的表达,从而诱导VSMC凋亡。通过这两种机制雷公藤内酯醇可有效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2经移植血管外膜的给药途径是可行和有效的。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