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文学位 >心理行为干预与卵巢癌患者情绪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研究
【6h】

心理行为干预与卵巢癌患者情绪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研究

代理获取

目录

论文说明:符号说明

声明

前言

第一部分心理行为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情绪的影响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第二部分心理行为干预对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的动态变化

1对象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4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心理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情绪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展开▼

摘要

目的: 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卵巢癌患者情绪、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规律及干预效果的影响因素,并进一步探讨心理行为干预的最佳时间。 对象与方法: 将符合要求的62名卵巢癌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31名。所有患者均在干预前进行基线测评,包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抑郁量表(HAMD)、简易应对方式问卷、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和抽取静脉血用免疫组化碱性磷酸酶桥联酶标法(APAAP)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干预组心理行为干预持续三个月。心理行为干预第一个月后测定两组患者情绪和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数值。心理干预后第二个月、第三个月只测定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值。 结果: (1)干预组与对照组之间干预前均衡性比较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年龄、文化程度、职业、付费方式、肿瘤分期、焦虑、抑郁和T淋巴细胞亚群)。 (2)心理行为干预后,两组焦虑、抑郁总分干预前后差值的比较有显著性差别(P<0.05),干预组的焦虑和抑郁明显减轻。 (3)心理行为干预后焦虑、抑郁变化受人格因素的影响人格特质中的神经质与干预后抑郁有正相关性,未见神经质与干预后焦虑的相关性。内外向与干预后的焦虑、抑郁得分呈负相关。未见焦虑和抑郁与精神质相关。掩饰性与干预后焦虑有相关性,未见掩饰性与干预后抑郁的相关性。 (4)心理行为干预一个月后CD3+(55.6±4.7/51.7±6.7,F=26.49)、CD4+(33.483±3.462/32.225±4.543,F=6.82)有显著性提高;干预2个月后各免疫参数CD3+(60.967±4.262/51.7±6.7,F=145.8)、CD4+(36.483±3.355/32.225±4.543,F=78.08)、CD8+(29.806±3.458/35.290±6.039,F=70.57)、CD4+/CD8+(1.244±0.218/0.950±0.272,F=102.13)均有显著变化,且干预2个月与3个月相比各免疫参数变化不明显。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不同时间点的各种免疫参数有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与时间点见明显的交互作用(P<0.05),除CD8+(F=2.95,P>0.05)外,两组患者各免疫参数存在显著性差异。 (5)心理行为干预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受人格因素的影响神经质与CD8+正相关,但内外向、神经质和掩饰性与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比值)的相关性不明显。 (6)影响心理行为干预效果的多元回归分析影响焦虑干预效果的因素有消极应对、掩饰性、和文化程度。影响抑郁干预效果的因素有消极应对、内外向和掩饰性。 影响CD3+变化的因素有干预后抑郁。影响CD4+变化的因素有干预前焦虑、年龄、付费方式和干预前抑郁。影响CD8+变化的因素有积极应对方式、付费方式和掩饰性。影响CD4+/CD8+变化的因素有积极应对、掩饰性和焦虑。 结论: (1)心理行为干预能明显改善卵巢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2)心理行为干预可以提高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且心理干预2个月后患者免疫功能维持在较高水平。 (3)心理行为干预后影响患者焦虑、抑郁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因素各不相同。

著录项

相似文献

  • 中文文献
  • 外文文献
  • 专利
代理获取

客服邮箱:kefu@zhangqiaokeyan.com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9741号 ICP备案号:京ICP备15016152号-6 六维联合信息科技 (北京) 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 客服微信

  • 服务号